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菩提大道行 第八章 剑侠

第八章 剑侠


推荐阅读: 帝姬师尊请自重青玉仙石天下第一帮神坛:九星降世羽夜婧明从浩劫中出发太古有道初见江城大造化剑主葬血问剑海城来客君少破产后,病娇甜甜宠他上天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上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唐.李白《侠客行》
大学时代,全社会正流行各种“热”——易经热、国学热、宗教热、气功热、养生热、武侠热、琼瑶热、围棋热等等,其中“武侠热”尤以港台的金庸和古龙的武侠小说最被追捧。然而,我最喜欢一个清代的少年剑侠的故事。我认为这个故事虽然简短,却富含真实性、趣味性和传奇色彩。
这是清代许奉恩《留仙外史》中叙述的剑侠故事,大概情节如下:
清朝初期,京城一个相当于现在部厅级干部,下放出任安徽省宁国府太守(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他在赴任的路上,遇到一个美少年。这个少年有着白白的皮肤,好似处女一般的文静柔弱,说话语音中有着陕西口音。
太守和他聊天得知,他祖籍是山东人,姓韦,是进京城赶考的落榜书生。太守试着与他谈论古今,发现这少年强闻博记,无所不知。太守心里很高兴,很隆重地款待他,并且聘请他为掌书记的职务。
这个姓韦的少年随太守到任入职后,平时工作下班后,整天焚香静坐不怎么出门。同事朋友偶尔拜访他,见他和蔼可亲,大家都喜欢和他往来。大家看他居住的屋子里,不管冬天还是夏天,都只有一个布帐、一床被子,一个藤席,一个皮匣当枕头,书案上只有笔和墨。
(本章未完,请翻页)
每个月,这少年都要出游几天。问他去哪了。他说:"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山水,现在临时在宁国府,这个地方北边有潜霍,南边有匡庐,临近的浙江有西湖、严濑、四明、天台,还有九华山、黄山、白岳都近在咫尺,于是,我不由自主地要一个个遍揽其胜。"大家说:"你说的这些名胜地方,近的有百里,远的有上千里,你想要遍揽其胜,谈何容易呀?"韦少年笑答:"我小的时候遇到神奇高人传授秘术,可以日行千里,这有啥难的?"大家听后都暗暗称奇。
有一天,韦少年游玩回来,神色有些慌张。有人问他原因。他说:"昨天游黄山,登天都峰顶上的时候,遇到一野和尚,要和我比试功夫。当时,我空拳难敌,急忙遁逃了回来。估计这野和尚寻着我的踪迹,明天就会追过来。"
大家好奇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韦少年回答:"黄山唯有天都峰最高,由于山峰的腰部细而陡峭,就像一个壶的脖颈一样,所以峰顶很少有人能登上去。近代听说甘凤池大侠曾经登上峰顶的时候,看到一个席棚里有一个少妇在里面哭泣。甘大侠一问才知道她是山下的村妇,被一妖僧劫持到的这个地方。这个妖僧昼出夜归,将这村妇拘禁在此。甘大侠于是安慰她不要害怕,急忙背着她送到山下村庄她的家里。然后又独自登上峰顶,等妖僧晚上归来时候,发动突然袭击,与妖僧一起扭打着掉下山峰。幸好甘大侠压在妖僧的身上面,全力掐死了妖僧。本身这妖僧技艺功夫比甘大侠高,大概是他恶贯满盈,老天保佑,借甘大侠的手将他诛杀了!"
韦少年讲完这一段典故后,接着说:"我听到这个故事后,暗自仰慕甘大侠的为人,所以这次登天都峰要拜访遗迹。没想到登到峰顶,又见有席棚在那里。席棚下有一僧人在那里静坐炼气,见到我能登到峰顶,估计我不是一般人,于是他先发制人,口吐一道青
(本章未完,请翻页)
气向我逼来。我知道是剑术,急忙逃避。我估计他明天就会追过来,逼人过甚,我不得不要挫其锋芒。大家如果有胆量,可以在旁边观战。"
过了一日,那个僧人果然来了,声称要和韦少年比试功夫武艺。韦


相关章节: 第二章 天启第三章 地蒙第四章 无明第五章 烦恼第六章 奇迹第七章 无常第十章 深山岩中,花开花落第十一章 地杰人灵,物华天宝第十二章 青城山长相思少年行第十三章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