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半州风云 二十七章 靠山吃山

二十七章 靠山吃山


推荐阅读: 反派不得爱无仙的世界爱你没商量,偏执哥哥宠上天再爱一次,苦涩清香大佬消停点儿都市小东邪奈何穿越爱上我重生之逃出渝水镇首席国医梦幻三界之九天绝恋神医胆子大,校花放产假综武:开局黑了小昭当店小二

在半州城的西边,沿着堤坝,瞭望长江对岸,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楼房和繁忙的街道。这里本来就是半州城的旧址。随着时间的推移,繁华褪尽,裸露的黄土地,崩塌的岩石,满沙滩的鹅卵石,还有远处忙碌的大大小小的船只。这一段堤坝因为是最近十几年建造的,目的是为了填湖造地,满足农业学大寨的需要。纵使如此,堤坝就如本地的人民一样,不了解农村农业的重要,堤坝一遇五年难遇的大水,就四处危机。政府索性给堤坝开一个口子。其实影响不来任何住户和建筑。只是淹没一片肥沃的良田。韩家村距离这里,走路也需要半个小时,竟然每户也能分的上一亩田。只是十年就有九年涝。
半州城旧址上的人民,没有熟悉种植业的技巧。他们历代都以长江打渔为生。家家都有一只小舢板,天天不离鱼和虾。有时能逮上几条河里的珍奇,靠卖掉得来的钱财,半个月不用下床去忙活。有些珍奇却不是河里的,有些是船上的。而他们只是不小心走到船上,不小心就逮到这样的珍奇。当然船只有大小。来头也有大小。太大的来头,可能东西不好拿。
这里一座山被称作火龙山。背后的传说暂且不提。只是说这火龙山的人民,就宛如一条条火龙,脾气暴躁,乡风顽劣。从姓氏上看,这类杂姓多,但繁衍快,亦然有张、王、李、项几个宗族聚集的自然村。尤其这张姓,说起火龙的张家,那也是远近闻名。从人丁的绝对数量来讲张家当然比不过韩家邓家程家,但是在水上,却是一霸。无法考证他们的祖先是否就是孙权孙策的亲兵近卫。但从组织性和团结凝聚力来看,火龙山的人民宛如孙策亲兵近卫。对于他们来讲,法律也不过是一张纸而已。
韩家村的始祖,也是水上的枭雄。当时的漕运码头,就有韩家人掌管。从半州至浔阳城的龙开河,大片沙洲皆有韩家人来收租。水上没有两把刷子,是不敢占据这样的位置。太平时代,崇尚读书。韩家后代弃武从文,出了一批文才。在漕运码头这块,火龙山的人民却是精益求精了。平时划船打鱼,送客过江,贩卖特产,都是他们的业务。或是得到上游的口信,这几日有珍奇,于是他们便在航道上装模作样的布置渔网,等到目标出现,便闹着说渔网被船只划破,然后三五个人提着鱼叉敏捷的翻上大船,该拿着拿,不该拿的便顺带,不让带的就干脆强抢。几百年来,不知他们是否有过失手。但是在如今的年代,失手是迟早的事情。张家村上至村头,下至妇孺,没有哪个缺席。所以,对于他们来讲,一个个嘴上牢靠。
不过,这样的事情,张家村的人着实很少去干了。因为他们发现了新的来钱路子。倒是王家李家,原来看着张家在河道上风光,也不自觉的组织起来。如何做,他们倒是不用师傅教导,无师自通。
张家发现了什么生财之道呢?哪儿有这些好事呢?这也是模仿河道上游码头镇的朱湖村村民。
朱湖是长江入赣第一镇码头镇的一个村,也是瑞昌市第一大村。这是一座美丽富饶的村庄,它北临长江,赤湖环抱。前有无尽长江,后有连绵山峰,山清水秀;左渡湖北,北通九江,交通便利,视野开阔。这里民风淳朴,人们互助友爱,亲如一家;这里是有着600年历史的古村落,更是和乐融融的大家庭;它就是镶嵌在赤湖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有着近4000人口的瑞昌第一大自然村。这里的地段好,要水有水、要山有山,居民区三面环水,水利资源丰富,一方小山成群,有利于扩建工厂、增大规模。我们这里交通便利,离湖北仅一江之隔,长江就依偎在村头,水运方便。国家现在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兴建水利、工厂,公路,这些都需要石头沙子。码头山多,炸山,石头贼多。这里石膏也十分丰富。而沙粒呢,在长江江心就地取材。长江上游及中游地势陡水流遄急,沿江的沙粒冲下来,到了码头这一段江面,地势平缓,于是沙粒都在这一段河道上堆积下来。朱湖村村民自发组织起来,集


相关章节: 二十二章 I need your love二十三章 山雨欲来二十四章 丑恶二十五章 故事二十六章 艳丽二十八章 宗族二十九章 风满楼三十章 屋漏逢雨三十一章 再创业三十四章 冤家路窄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