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第1章 穿了?还特么成了大明瓦罐鸡?

第1章 穿了?还特么成了大明瓦罐鸡?


推荐阅读: 知礼传疯批摄政王的小娇包她又奶又凶群英寻侠传陆天仙帝盖世神龙搞笑,你的不就是我的吗?长道启明道武仙帝倚栏游径释闲情超市空间:穿越年代嫁糙汉薄爷,夫人又带崽去天桥摆摊了!燹武人魔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正文第531章一条鞭法!杀土豪,分田地!苏州府。

  汉王行辕。

  周忱已然换了身衣裳,但依稀可见沧桑面容。

  这一次苏州之行,芸娘的惨案,对他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些。

  尤其芸娘就是死在此地,而他周忱也在此地沦为了阶下囚!

  旧地重游,睹物思人,对周忱而言当然痛苦异常。

  朱高煦见状也没有多说什么,而是问及了正事。

  “恂如,说说苏州府的情况吧!”

  谈及正事,周忱也压抑着内心的痛苦,缓缓道出了自己两年来的努力。

  其实两年之前周忱到任之后,并没有倚仗钦差大臣的地位权势打草惊蛇,而是先深入民间,调查研究。

  他不带任何随从,向农夫村妇详细询问最感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原因在哪里,希望如何处置。

  这么一来,时间长了,百姓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向他倾诉,彼此相处如家人父子。

  也正是这段时间,周忱深刻地认识到了,苏州府乃至整个江南五府百姓都是过得水深火热。

  “王爷,苏州利用塘浦圩田技术,使得原来的低洼涝地变成了良田,而后更是发展起了桑基鱼塘,水中养鱼,田里种稻,岸边植桑……”

  “在如此规划下,苏江府四百七十万亩地的水稻产量能达到九百多万石,平均两石一亩,苏州府成了天下皆知的鱼米之乡。”

  “不仅粮食产量骄人,苏州府还种植了大量的桑麻棉花等作物,以致苏州府的纺织业十分繁荣,苏州一府之地就能贡献布两百万匹以上,民间买卖尚不在此数中,大概总数不会少于五百万匹,有人甚至认为超过千万匹……”

  听见周忱这些话,朱高煦满意地点了点头。

  看来这小子前两年不是光忙着谈情说爱,还是做了不少实事的,至少了解到了整个苏州府的真实情况。

  “然而因为朝廷制定的重赋制度,苏州区区一府所交的税额相当于整个湖广省,是福建省的两倍,小人曾经计算过,苏州府平均每户负担税粮高达五石,平均每人负担约一石半,这也难怪苏州府自永乐初年开始便拖欠税粮了……”

  朱高煦闻言脸色一变,托着下巴陷入了沉思。

  从永乐元年至今,苏州府欠粮三百九十二万石。

  旁边的松江府同样是出了名的鱼米之乡,但是日子也好不到哪儿去,朝廷免征了几百万石。

  明明是鱼米之乡,为何偏偏交不上粮?

  看看周忱报出的这些数据,其实就明白问题所在了。

  每户五石,这个数字看似不算高,但是真正老老实实缴纳税粮的有多少呢?

  一般来说,普通老百姓是很少抗拒缴纳税款的,日子都还过得下去的老百姓,大都是不会有胆量拖欠朝廷粮税的。

  当然,因为税额过高实在无钱可缴的也有,但那主要在天灾频繁的北方地区。

  真正拖欠税粮之人,就是那些豪强劣绅了。

  他们一边想方设法地兼并田地,导致真正的耕户农户越来越少,另一边则巧立名目地拖欠税粮,朝廷收得上来税才怪!

  反倒是可以征收赋税的田地减少,落到耕户农户头上的摊派税额增多,从五石到八石再到十石,一路飙升停不下来,不堪重负的耕户农户只能投献田地成为佃户,或者直接逃亡沦为流民!

  江南繁华富庶地,天下皆知的鱼米之乡,竟这般沦为了朝堂公卿口中的“鬼国”,真是讽刺到了极点!

  “恂如,况钟这个人怎么样?”

  苏州知府况钟!

  听到这个名字,周忱神情顿时变得复杂了起来。

  “王爷,况钟此人……爱民如子,颇有干才!”

  “他刚刚上任时,得知苏州府拖欠赋税已有四年之久了,曾建议将提议将这些拖欠的田赋折算成大明宝钞进行缴纳,然而不出意外地被户部的官员所


相关章节: 第526章 滔天怨愤!这是他朱棣欠本王的!第527章 终极大杀器!原来是鸟铳!第528章 虎头蛇尾!朱权成了一个笑话!第529章 周忱啊,本王来给你撑腰了!第530章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第532章 纨绔公子哥!芸娘的死因!第533章 毒瘤!一家盛则万家哭!第534章 石破天惊!汉王连屠四大家!第535章 江南百姓苦!汉王爷暴怒!第536章 奉汉王命!封锁松江府!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