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逍遥小贵婿 第一章 画屏东

第一章 画屏东


推荐阅读: 努力便可升级渡苍穹诸神牢笼逆袭之路,娇妻要复婚大明江湖之飞羽秘录悟性满级:我在洪荒苟到无敌天才军神在异界回首望去梦一场极恶鬼帝我在嗜血帝国当帝王和合租室友末日求生听说王爷要谋反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

  云书贤不由自主的将这首长诗给低声吟诵了出来。

  这首诗听在俞定之等人的耳朵里倒并不觉得如何,但听在太子吴谦的耳朵里……他心里却猛然一紧,瞳孔忽的一缩,顷刻又恢复了常态。

  云书贤又默看了这首长诗两遍,这才抬起了头来,将这本书还给了庄别时。

  庄别时极为期盼的看着云书贤,“云兄乃吴国大儒,犹记得当年在浣花溪论道,云兄之犀利见识可是大杀四方!”

  “对于摄政王所做的这首长诗,云兄有何高见?”

  云书贤晒然一笑,摆了摆手:“过去之事休要再提,最后不还是输给了花老头么?”

  他指了指庄别时手里的这本书,问了一句:“那位摄政王写这首诗的时候,他是在家里忽有感而成?还是他真见过寒冬腊月的卖炭翁?”

  这是不一样的。

  这有助于他对李辰安作出一个全新的判断。

  诸多文人流传于世的精妙文章,并不一定是身临其境观而所感。

  文人有个东西特别厉害,那就是想象力极为丰富。

  许是书读得多了的原因,天晴可做落雨之诗,酷暑可写大雪之词。

  不见山可绘出山岳之雄丽,不见河,可描出河流之娟秀。

  等等。

  李辰安是去岁夏到的广陵城。

  这首长诗肯定是在去岁完成。

  或许就在去岁之冬,李辰安烤火望雪,因这暖炉中燃着的炭而念及卖炭的老翁,故而成此长诗亦有可能。

  但庄别时说的却并非如此:

  “我也是听花老所言。”

  “去岁腊月,大雪满京都。”

  “摄政王与花老同行,非乘坐马车,而是漫步于大雪中的街头。”

  “花老说,时已傍晚,天寒地冻,恰遇一老翁于街边卖炭。”

  “摄政王见之,心里一酸,便随口作出了这首诗,买下了那老翁一牛车的炭。”

  “这就是这首《卖炭翁》的由来。”

  “花老认为,此诗书尽了民间百姓之疾苦,然而这样的疾苦似乎并不被当政者所重视。”

  “甚至当政者恐怕都不会去多看一眼!”

  “但这偏偏就是老百姓最真实的处境!”

  “花老提议将此诗入国学,让宁国的读书人去读这首诗。其意在于……让宁国的读书人多去看看民间百姓的真实生活,去想想为什么百姓会生活得如此贫苦!”

  “花老希望宁国的读书人有朝一日成为一方父母官之后,脑子所想不是左手捞银子右手捞官帽子。”

  “他希望宁国的官员,能够为宁国的百姓多想想、多做一些事,少一些像卖炭翁这样的凄苦老人……”

  “这正是摄政王而今施政之核心……摄政王说,我们要建立一个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的相对公平的宁国。”

  “这目标很是远大,但未来却极为美好,所以朝中的官员们都很忙。”

  “任重而道远啊……摄政王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等,当上下而求索!”

  “他,”

  庄别时伸出了大拇指:“不是老夫自夸,咱们这摄政王,乃宁国之光,不仅仅可风骚文坛五千年,他还将带领宁国……屹立于世界之巅!”

  说完这席话,庄别时忽的俯过了身子,在云书贤的耳畔低声又说道:

  “云兄,我建议你告诉你们那位太子殿下一声,姬泰死了,宁国而今和以往完全不一样了!”

  “在摄政王的领导之下,宁国朝廷和百姓将渐渐一心!”

  “朝中昔日之弊政,皆已悉数清理干净。”

  “而今的为官者,皆有着与摄政王共同的理想!”

  “而今宁国的学子们,皆以摄政王为榜样


相关章节: 第四百九十六章 那一夜 上第四百九十七章 那一夜 中第四百九十八章 那一夜 下第四百九十九章 太学院 上第五百章 太学院 中第五百零二章 一间客栈第五百零三章 五扇原之战 上第五百零四章 五扇原之战 中第五百零五章 五扇原之战 下第五百零六章 小鱼吃大鱼 上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