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明公务员 第一章 万户侯何足道哉

第一章 万户侯何足道哉


推荐阅读: 冒牌主神黑神话:大唐我以偷窃成神明穿越成为吸血鬼会梦到主神空间吗不分手就会死婚后撕破伪装,陆总花样有亿点多请别纠缠我了玫瑰迷醉执掌风云萧峥陈虹执掌风云萧峥陈虹执掌风云萧峥

  大明公务员第九十一章何夕与太子第九十一章何夕与太子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何夕也知道自己离开南京,乃至于大明,已经是定局了。

  事已如此,也只能随遇而安。

  何夕说道:“臣愿意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朱元璋一锤定音,说道;“这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

  ------

  午朝之中,爪哇的事情,固然是最重要的。但并不代表仅仅有这一件事情。商议完这一件事情,又商议了好几件事情,才放人离开。有朱元璋的勤奋,才有了大明朝廷的高速运转,几乎并没有政务积压。

  今日还算好,没有什么突发事件。不至于要增加一个晚朝。

  何夕出了殿门,却有一个小太监在这里等候多时了。说道:“何大人,太子殿下有请。”

  何夕心中明镜似的。今日午朝上的事情,太子是要与何夕做一些沟通的。

  时间一长,何夕与太子之间的关系有些微妙。

  一方面,太子与何夕之间关系亲密。特别是有安庆公主在其中调和,再加上朱雄英,时常在两家走动。私人关系是很好的。

  另外一方面,彼此双方都感受到分歧。

  一方面是感情上的。朱元璋对何夕的看重,让太子有些不舒服。太子也看出来了。这何夕是朱元璋的重点培养对象。而以何夕的年龄,等何夕当政的时候,正好与太子上位的时间差不多。

  两人年纪相差不大,是一代人。

  太子有时候会想,父皇是觉得我多不堪,才预先留下辅臣,而辅臣权力太大的话,我又置于何地?

  另外一方面,也是政见上。

  太子之所以众望所归。其实也代表着太子代表着这个时代最多人的期盼。这个期盼是什么?是乱世经武,盛世修文。将大明朝廷从武人横行的非正常状态,转换为文人士大夫的秉政的正常状态,大家安享受太平就是了。

  太子虽然对儒臣也不是信服,但是本质上,他也是讨厌变数的。

  无他,对太子来说,保证自己继位才是最重要的。对他来说,什么都按部就班地来。不要弄什么幺蛾子,是最好的。

  而何夕就是最大的变数。

  何夕出现这一些日子,太子已经总结了一个结论。凡是何夕所过之处,都是要做出或多或少的改变。虽然说,太子对于何夕对什么事情都能挑出问题,并且向更好的方向改变的能力与眼光。表示很赞赏。

  但是这些事情汇合在一起,就让太子微微皱眉。觉得何夕太不稳重了。或者太骄傲了。似乎天下就你一个明白人。就不能安安分分,萧规曹随?

  而何夕自己知道,他在朱元璋眼中的价值,就是变法。他可不敢有一丝懈怠,还真不能安安分分,萧规曹随。

  最后,才是权力上的。

  支持太子的人。有这么几拨人。武将之中,朱元璋的嫡系,徐达,汤和等老将。当然了这些老将一般不会发表意见。但是对大明袭统问题,还是希望归于正统的。再有就是武将之中,年轻一辈,沐英,蓝玉等。这些人要么是因为马皇后,要么是太子自己的姻亲。

  不过,武勋方面也就这样了。

  因为武勋这边是朱元璋的基本盘。只要朱元璋不死,这方面不可能让太子接手的。

  然后,就是儒臣了。

  甚至可以说,如果天下有一个万一之时,真正愿意为太子拼死的,也就是这些儒臣了。

  为什么?因为太子代表正统,正统在儒臣这里几乎是信仰。他们并不是为了太子朱标这个人,而是太子继承这个制度。为了这个制度,很多人宁肯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

  其实,历史上朱元璋在太子死后。就犹豫过,是传子,还是传孙?



相关章节: 第八十六章 交换条件第八十七章 午朝第八十八章 好队友冯胜第八十九章 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第九十章 突如其来第九十二章 远思第九十三章 种痘第九十四章 影响余波第九十五章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第九十六章 上兵伐交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