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明公务员 第一章 万户侯何足道哉

第一章 万户侯何足道哉


推荐阅读: 冒牌主神黑神话:大唐我以偷窃成神明穿越成为吸血鬼会梦到主神空间吗不分手就会死婚后撕破伪装,陆总花样有亿点多请别纠缠我了玫瑰迷醉执掌风云萧峥陈虹执掌风云萧峥陈虹执掌风云萧峥

  大明公务员第六十章雄文一出第六十章雄文一出

  何夕与蓝玉的联名奏疏紧跟着在高丽大捷的消息,飞到了南京。

  这些奏疏进入大内地同时。有一份副本也到了官报编辑处。

  几年下来,当年地明鉴堂前三甲,各有去处。练子宁成为朱棣的首席谋士。并在北平城外,主持大规模青贮试点,正准备推广青贮技术。很多人有一个误区。似乎青贮技术只能用在草原上,不能用在农耕区,其实不然。..

  其实辽东,北平,甘肃这些宜耕宜牧地地方。才是真正养马地好地方。

  只是百姓太多。牧场夺人口粮。

  大明对战马,对牛,驴,骡子这种畜力地要求,简直是无穷无尽的。在农业社会还不能利用化石能源之前,畜力与水力就是人类利用最大的力量。所以整个社会大牲口的数量。几乎可以等同与后世国家拥有车床的数量。可以略等于国家实力。

  练子宁的办法,降低养马成本。自然哄传天下。成为鼎鼎大名的人物。

  而黄子澄更不用说了,可以用官运亨通来说。

  而丁显?

  而今已经成为官报的主编了。

  仅仅是主编。除此之外,就没有任何加衔了。

  要知道,官报是秘书监管理的。丁显可以加一个秘书监的官职。比如秘书郎。或者挂一个翰林院的官职。哪怕挂一个内阁的官职,比如中书舍人,也行。

  因为这些官职代表了清贵。

  而丁显什么也没有。

  丁显是有才华,在写文章上,整个报社之中,都是出类拔萃。这才一步步到了主编这个位置上。

  但是被朱元璋否定的人。谁敢给予肯定。于是,他而今还是一个白身。

  因为官报是一个新鲜事物。在主持官报的所有人,本身并没有官职。他们的官职都是挂在其他地方的。主持官报的人,都是以某某官,主持官报,官报主编本身并不是一个官职。

  这也是何夕的一个建议。何夕承认,官报的主持者如果不是官员,是不可能的。毕竟,这代表官府喉舌。但是官报整体上都是官员。将报纸办成衙门。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当然了,这是何夕当时的意见。何夕常年不在南京,官报的发展自有进度。不过,朱元璋很注重何夕的想法,也就做出这样的规定。

  丁显的才华,让他走到了这一步。也仅仅是这一步而已。

  他也想通过官报升迁到其他地方。但是几乎不可能了。

  丁显可以预见的未来,他会一直在官报。直到自己的生命尽头。这对丁显太过残酷了。

  丁显自己是这样想,他并没有发现,他或许有一些因祸得福。因为他在官报时间长。写得太多了,对各种文章,更是得心应手。渐渐也有了名声。他不知不觉地也有了影响力。

  依托于报纸所产生的影响力。

  这种新模式下的所谓名流大家,似乎还没有先例。丁显自己也没有意识到。

  他今日与往日一样,看见了各方面的情报。自然也看到了蓝玉与何夕的奏疏副本。

  他一目十行地看完了。

  只是久久放不下来。

  他想起当日御前决定,心中有一丝后悔之意,但仅仅是一丝而已,很快就被他自己掐断了。在他看来,何夕也不过如此。有今日的位置,不就是因为有安庆公主吗?

  他满怀愤懑,匆匆下笔,写了一篇雄文。驳斥蓝玉征日之论。

  丁显的文章功底是极好的。他在官报消息又是非常灵通的。看到的东西也多。一下笔就直戳重点。

  他抨击蓝玉擅启边衅,为了一己之私利。战事不休。并将蓝玉的各

  种私心全部挑破了。并将蓝玉之前各种破事,给翻了出去。还是顺便一笔,将何夕给带了进去。在丁显的妙笔之下,让人感觉,似乎蓝玉所做的事情,何夕都有一份。



相关章节: 第五十五章风卷残云第五十六章釜山之围第五十七章大内氏与幕府第五十八章细川家的算盘第五十九章上报朝廷第六十一章谁做的?第六十二章魏国公府上第六十三章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太子第六十四章朱元璋的思想境界第六十五章白衣御史丁显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