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我成了大明勋戚 169 入东阁(二合一)

169 入东阁(二合一)


推荐阅读: 精灵:我转生成了百变怪我能解读世间万物原来我真的是剑仙当徒弟对我木有爱情重生买它几百斤房产证港片只手遮天重生从世界杯前开始我缔造上古天庭的那些年NBA之最佳队友从斗罗开始一天一张体验卡秘术纪元死神:从灭却师线回归的黑崎一护

难吗?”
按大明律例吏部拥有四品以下官员的直接任免权,沈忆宸就算是孙猴子,也逃脱不了吏部考核的五指山。
甚至不用刻意去打压,只需按部就班放缓一下升迁速度,沈忆宸就得在翰林院“牢底坐穿”。到时候文官集团选拔的自己人,已经身居高位了,还用怕这个下官吗?
“大宗伯真乃老成谋国。”
王直由衷敬佩了一句,不愧是自己的老上司,就是胸有成竹。
胡濙听到后笑了笑不再多言,看见朱祁镇的御驾启动了,就跨步跟了上去。
另外一边沈忆宸跟随在朱祁镇的御驾旁边,这种待遇以往只有宦官跟亲近重臣才有,如今却出现在一个身穿青袍的低阶小官身上,引得宫卫仪仗们纷纷侧目相看。
“沈向北,朕听你讲学着重强调经世致用,抨击空谈义理,觉得有些道理。”
“不过此番言论,好像与你之前在殿试文章中,强调的修身才能取贤治国,有所冲突吧?”
朱祁镇被强迫听了这么多年的经筵日讲,早就对那些儒家大道理厌烦了。今天沈忆宸提出来学问要务实、治事、实践等等观点,他感到很认同。
但是后来朱祁镇却想起,当初沈忆宸在殿试文章里面,不是疯狂吹嘘只要帝王做好“修身”,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吗?
如今看来,这不同样是不切实际的“空谈”?
好家伙,好坏都被你一个人说完了,横竖都是你有理,今天本皇帝倒要看看你怎么圆场!
听到朱祁镇这番话,沈忆宸老脸一红,内心里面有着些许尴尬。
他本以为朱祁镇叫自己御驾随行,是真如同莘莘学子那般准备好好请教的,结果没想到还带着一层兴师问罪的意味。
不过现在沈忆宸好歹也是官场中人,脸皮厚跟睁眼说瞎话,那是为官基本素质之一。
眨眼间,他就脸色恢复如常,义正言辞的说道:“回陛下,修身与经世致用并不冲突,相反两者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只是自先宋后,许多宗师大儒们,把修身给拔高到了一个孤立的位置,从而与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给割裂了,走上了‘穷理’之途!”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古代文人士子追求的至高境界,朱祁镇还从未听说过割裂的观点,这不由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开口问道:“如何割裂?”
“义理观念一旦陷入思维僵化,落实在行动上就使修身养性的‘内圣’,与治国平天下的‘外王’,形成了事实上的对立。”
“就好比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矣。”
内圣外王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同样也是儒家治理天下的终极理想。强调施政者内修仁德,达到圣人的标准,然后施之于外,则为王道之政。
本来这种观念就有些理想主义,偏偏后世理学家们还不知变通。过分强调修身的作用,从而忽视了家国天下的王道,把理学给整成了“修仙成圣”的玄学。
所以沈忆宸后面那句话,就是在辛辣讽刺这类理学家。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宋元以来的儒者们像妇女一样,实在是令人羞愧。
平日里不干实事空谈心性义理,只能在大难临头的时候用以死报国的方式解脱,反而还留下了所谓的身后美名,成为了上品之人。
其实不单单宋末如此,明末文人很多同样如此。
“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朱祁镇回味着沈忆宸这句话,仿佛栩栩如生的概括了宋末崖山亡国的历史。
与其等亡国临危一死报君王,不如平日里就关注国事、针砭时弊,以天下万民为己任,又何需沦落此等境地?
“沈忆宸,你还真敢妄言啊。”
朱祁镇说这句话的时候,就连“向北”字都不用了,而是直呼其名,语气仿佛带着一种警告的意味。
说实话,如果眼前的皇帝不是朱祁镇,换做是万历皇帝朱翊钧,沈忆宸是绝对不敢说这番话的。
后世的狂生李贽,就在挑战礼法的道路上,给出了一


相关章节: 164 立威翰林院(二合一)165 天坑修书(二合一)166 依然兄弟(二合一)167 兼职帝王师(二合一)168 开宗立派(二合一)170 重返公府(二合一)171 大婚之喜(二合一)172 圣旨封诰 (二合一)173 圣眷升官 (二合一)174 论迹不论心 (二合一)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