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朕的大明帝国 第六十四章,为官者钓名沽誉,不可为

第六十四章,为官者钓名沽誉,不可为


推荐阅读: 盗墓归来之长生开局先怂一百年深海游戏:原来我已是神明我的灵兽被人穿了异界董式网吧轮回重生:我以禁典斩神明分手后:成了霸总心尖人逆天丐少再证巅峰甩了线上男友后我被亲哭了煜诛九天我在末世斩草除根

没过多久崔景荣就被两个两个太监带出了乾清宫。
而殿内的朱由校则是瘫坐在龙椅上,自顾自的说道:“明明知道自己手底有人在贪军饷,却隐瞒不报,这崔景荣的脑子到底在想什么?”
“还说自己没有贪污军饷,他这样隐瞒不报,跟与别人合伙贪污有什么两样?”
“皇爷,这崔景荣多半是怕得罪人吧,像之前皇爷命黄克瓒负责京察,这些日子奴婢听闻有好多人在诋毁黄克瓒,说他以权谋私,陷害同僚,那崔景荣多半是不想像黄克瓒那般,想在士林中讨个好名声吧?”魏忠贤想了想,对着朱由校说道。
之前,魏忠贤听了朱由校的旨意,在这些日子里,将大部分的朝臣都慢慢的监视起来,比如说收买他们家中的家仆,或者是收买各部个衙门之中的小吏,额,应该不能说是收买,身为大明的吏,向东厂提供情报不是应该做的吗?
“皇爷,不仅仅是黄克瓒,就连方从哲方首辅都有人在背后诋毁,这还是皇爷抓了一批人后。”
“这崔景荣奴婢打听过了,是个有名声的,说是为官清廉、刚正不阿,若是其把那些贪军饷的人都给举报了,那就将得罪一大批人,这样一来,这崔景荣半辈子积攒的名声,差不多要被丢的干净。”魏忠贤说道。
也对,贪军饷这么大的事,朱由校想来所涉及的官员肯定不止是兵部的,都察院的那些御史,多半也有人牵连其中,崔景荣如果真的举报了,那么确实会得罪一大批人。
都说断人钱财乃杀人父母,更何况这贪污军饷的是被捅出去,可不是断人钱财那么简单了。
“魏伴伴,汝还记不记得前宋的那些个丞相、以及各部尚书?”朱由校突然对着魏忠贤问了一句话。
“啊?”听到朱由校问得东西,魏忠贤一愣,慢慢的开口道:“回皇爷,奴婢不知道前宋的丞相们都有谁,不过,奴婢知道岳武穆。”
“哦。前宋还有一些诗人,奴婢记得他们也是为官的。”
“所以说,在官场和士林留个好名声有什么用?等到百年之后,谁还会记得他?”
这大明有的文官为了自己能够留个好名声,竟然巴不得皇帝能够对他们执行庭杖
说起来,在后世,除了专门研究历史的学者们可能知道外,谁能记得每个朝代的官员们叫什么名字?除了皇帝外,也只会记得那些做出来大功绩的官员,像于谦、张居正这样的官员。
其他的谁会知晓?就拿那所谓的“东林六君子”,如果不是历史的人,谁知道那几位君子的名号?
对于官员来说,不能名流青史,这些好名声有什么用呢?
况且,这样容忍底下人贪赃枉法,使得其身后的利益集团不诋毁自己,来保证自己的名声,这样子得来的名声有什么用?这样的好名声,是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消散在历史长河之中。
在朱由校看来,为官者那么看重自己在官场,乃至士林中的名声干嘛?好升官吗?如果一个国家中都是这样钓名沽誉的官员,那真是要完蛋了。
在朱由校看来,一个官员能够干出不错的政绩,那么自然而然的获得好名声。
像那些能够名留青史的人物,无一例外都是一些在位期间干出卓越政绩、建功立业、为国为民的人物,当然这是朱由校以后世眼光来看待的。
不过朱由校很快被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除了三国和一些写诗出名的人物外,好像其他朝代的一些有名的官员都是鲜为人知的,特别是一些冷门的朝代。
这又体现出舆论宣传的重要性了,同样是抗击倭寇,俞大猷等人在后世就没有戚继光出名。
“魏伴伴,对于贪污军饷的那些家伙,开始抓了没有?”朱由校问道。
“回皇爷,绝大部分的有牵连的官员,一大部分之前便被皇爷抓进诏狱了。”魏忠贤如实答道。
“这么说来,这真是一件意外的收获啊。”
魏忠贤点头附和道:“奴婢之前也没有想到那其中有人竟敢贪军饷,奴婢之前还好奇那些家伙家中的银两都是咋贪来的,原来是贪得军饷。”


相关章节: 第五十九章,方从哲想要保住一些自己的名声第六十章,辽东第六十一章,熊廷弼很是高兴第六十二章,戚金第六十三章,秦邦屏对辽东将门很不爽第六十五章第六十六章第六十七章,如同被雷劈了的生员们第六十八章,用《大学初义》来恶心人第六十九章,平反李贽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