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满级考古大师 第二十一章 老孔:我是个好导师

第二十一章 老孔:我是个好导师


推荐阅读: 本王姓王天命阴阳师重生后才发现我有青梅道极圣止于月光毁容之后我成了巨星从港综开始浪迹诸天简简单单练个武我在惊悚直播里靠整活封神人在苦境,浪到失联遮仙武神霍格沃兹魔法之旅

孔文建的性子,向来就是雷厉风行的。
他一拍板决定后,立马就发动了人脉,找农科院的朋友,帮忙搞来了甘肃、河北、辽宁、山西多地产的小米面、脱壳小米和谷子。
农科院的哥们动作也确实快。
第二天,这些产地不同的小米和谷子,就被送到了喇家村,送到了陈翰手头。
看着眼前这大包小包的黄米黄面,陈翰双眼无神的仰天长叹了一口气。
“老师,这任务我可以接,但是你得给我多安排几个懂行的帮手啊!”
“最好是北方出身的,而且小时候干过家务活,懂得怎么制作面食的!”
“不然我肯定是搞不定的!”
陪着他一起接收这些货物的孔文建嘿嘿一笑:“放心吧,这个课题这么重要,我会给你兜底的。”
“说是让你牵头,难不成老师我还真的就放任不管了?”
“让你牵头做面条复刻的研究,是为你好,给你铺路呢!”
“不说别的,就这个课题,如果你真的能把这面复刻出来,喇家遗址出土的这碗面能成为铁证。”
“那我们至少也能在《自然》上发一篇论文。”
“一篇能发表在《自然》上的论文,你就算挂个第三作者,别说硕士了,博士都能毕业!”
任何导师,虽然嘴上说对自己的学生都是一视同仁。
但是实际上还是会有三六九等的差别待遇。
优秀的学生,能够为导师创造学术价值的学生,自然也同样会被老师另眼相待。
科研路上,师生之间互相扶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当然,那些无良导师,没有任何师德的学术垃圾自然不算的。
反正孔文建不是那种人。
不管怎么说,陈翰也是这碗面的第一发现者。
而且他在来到孔文建手底下读博的这短短几个月里,孔文建对他的观感也非常不错。
在他看来,陈翰是一个非常有培养价值的学生,是值得他花精力帮忙铺路的好苗子。
以后肯定能为考古学界做出不小贡献的!
所以在陈翰提出了《释名》里曾经记载过一种“索饼”的面食制作工艺后,他就顺水推舟的让陈翰来牵头试验了。
不管最终陈翰能不能用小米面粉搓出一碗面条来。
只要他深度参与了,那就会产生研究成果,不管是正确的成果,还是失败的过程,这都是为这个课题努力过了。
之后社科院考古所任何与喇家遗址这碗面有关系的论文发表,陈翰都少不了署名。
别小看这一点好处。
对于一位在读博士生来说,任何一点sci的影响因子都不容错过的!
更何况这种足够颠覆世界考古学界的大发现,陈翰更是能从中捞到非常多影响力好处。
当然,前提是导师愿意给他分润一些利益。
很幸运,孔文建不是那种喜欢吃独食和压榨手底下学生的导师。
不然换一个黑心的导师,可能是陈翰从头到尾都参与到了这个课题中,出工又出力,当牛又做马,但是最终发表的报告和论文却全是导师的荣誉,和他没有任何关系。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国内学术界喜欢这么干的学术导师不是一个两个,一抓一大把!
陈翰过去也没少听过一些其他专业的师兄抱怨,考上研之后每天累死累活,成果还全都是导师的。
现在孔文建如此行为,让他颇为感动。
理论上,孔文建作为第一作者写的论文,是没有陈翰什么事的。
但是他愿意让陈翰署名,这待遇确实很好了。
如果孔文建发的是一篇普刊的论文,那么第三作者的作用确实很小,不会被人在意。
但是发到《自然》上的论文,那效果可就不同一般了,哪怕是第三作者,甚至对评职称都能有影响的。
而且喇家遗址出土的这碗面,肯定不是一篇论文就能够完事的。
围绕着这个课题,至少能出产五六篇论文。
其中最重要的一篇,类似“总纲”的论文,第一作者肯定得是孔文建,陈翰只能挂个三作。
但是围绕着这个大课题,陈翰自己也可以写几篇相


相关章节: 第十六章 这还TM的是碗荤面?!(求追读!!)第十七章 不是小麦!第十八章 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碗面条的男人!第十九章 那就再做一碗!第二十章 组织上决定了,这事就交给你了!第二十二章 失败 (求收藏,求追读!)第二十三章 三璜联璧第二十四章 滔天大洪水第二十五章 “大禹治水”的真相?第二十六章 路子错了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