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满级考古大师 第七十章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七十章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推荐阅读: 本王姓王天命阴阳师重生后才发现我有青梅道极圣止于月光毁容之后我成了巨星从港综开始浪迹诸天简简单单练个武我在惊悚直播里靠整活封神人在苦境,浪到失联遮仙武神霍格沃兹魔法之旅

有的人觉得盛世应该是向外扩张的时期,有的人则觉得盛世应该专注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衡量一个时期是不是盛世,显然是需要从多维度来判断的。
军事实力、国家收入、百姓民生、社会阶级、百业发展……
但是,被誉为是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盛世:文景之治,却是从来没有被质疑过的。
是写入了历史课本中,被不断宣扬的大盛世!
在书本上,文景之治被誉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也都曾经写过很多向往或者赞美文景之治的文章。
认为当时的社会比较安定,百姓也富裕了起来。
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装满了粮食,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都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
史料也曾记载,汉文帝减省租赋、减轻徭役、德厚载天地,利泽施四海。
文帝去世后百姓嚎哭不已,大臣也都为失去了这样一位仁爱德高的皇帝而悲伤。
在那个庙号还没有烂大街,大部分皇帝都无法获得庙号的时代,这位开创西汉盛世的皇帝,也获得了难得的“太宗”庙号。
不管是从史料上,还是从考古领域发掘出来的西汉初期贵族墓葬,都可以看得出文景时期确实是社会经济相当发达,精美之物层出不穷。
然而,凤凰山十号墓出土的竹简,却将一群从古至今一直都被忽视的群体真实的生活,展现了出来。
百姓!
古往今来,百姓才是支撑一切英雄豪杰、枭雄霸主、世族门阀、士大夫们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根基。
但是,在史书上,关于百姓们的记载却十分寥寥。
盛世之时,不过一句“百姓富足”便将他们代表和概括了。
乱世灾年,记于史上,也不过是一句“关中大旱,饥民相食”而已。
百姓从来不会是史书上的主角。
可是他们却是真正组成了整个华夏文明的基石!
踏出荆州文保中心的时候,陈翰的脑子里一片茫然。
到底史书上记载的百姓安居乐业是真,还是这凤凰山10号墓中出土的竹简记载是真?
或者说,10号墓出土的竹简中,这些生活困苦贫穷的百姓,生活水平在古代已经算的上是幸福了?
毕竟,虽然劳役重了点,税多了点,田产少了点,但是至少他们还能活下去,没有战争,没有乱政,没有荒唐的皇帝,不至于饥民相食?
贫民,总比灾民,难民强些吧?
没由来的,陈翰就想到了张养浩的那首《山坡羊潼关怀古》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封建时期,就算是所谓的大治之世、盛世,对于底层的百姓来说,也就只是从活不下去,变的勉强可以活下去而已。
享乐,从来就不是底层百姓们可以奢望的事情。
挖多了这些西汉贵族的墓葬后,陈翰有的时候下意识的都会以为,西汉时期的人都和这些贵族一样,都可以用上精致的漆木器,吃饱喝足之余还能追逐一下精神享受。
而实际上,真正的西汉百姓,别说漆器了,一个普通的陶罐,可能祖孙三代用下来,都舍不得死后拿来陪葬,还得继续传给后代用。
死后也不可能像贵族这样能有如此丰富的随葬品,事死如事生。
也就是在乱葬岗上草草挖个坑,勉强打造一口木棺后,就孑然一身的下葬了。
东西汉四百年,繁衍了多少代的百姓。
但是真正还能留到现代的墓葬能有几个?
也就奢华无度的一小撮贵族,才能够有那个人力物力,为自己打造一个深埋在地下的墓坑,才能经过几千年岁月后仍存。
而普通百姓们?
大部分都早就化为一摊枯骨,消散在这个世界上,留不下丝毫痕迹了。
如那凤凰山十号墓一样,墓主人张偃作为五大夫,到现在依旧存在于世。
而他治理的江陵西乡,无数的西乡百姓们,却早已连个姓名都留不下来了。
......


相关章节: 第六十五章 简牍修复室的神器第六十六章 一团盗墓贼看不上的“淤泥”第六十七章 四大天王有五个很合理吧?第六十八章 这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源!第六十九章 名不副实的文景之治第七十一章 卫思思:陈老师只需要帅就够了。第七十二章 陈老师考古课堂开课啦!(求追读!!)第七十三章 盗墓界最有耐心的人第七十四章 一口古井,几代人尝。第七十五章 朋友们,来学考古吧!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