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满级考古大师 一百二十四章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一百二十四章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推荐阅读: 本王姓王天命阴阳师重生后才发现我有青梅道极圣止于月光毁容之后我成了巨星从港综开始浪迹诸天简简单单练个武我在惊悚直播里靠整活封神人在苦境,浪到失联遮仙武神霍格沃兹魔法之旅

文峰塔墓地,m33号墓坑内。
陈翰与庄云鹏、张健波三人正蹲在坑内,清理着墓室里的随葬品。
还是老搭档,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从喇家遗址到凤凰山汉墓群再到这,陈翰已经与他俩搭档发掘了七八个探方了,互相之间也算是配合默契。
都不用说话,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知道对方想要干嘛,工作起来效率非常的高。
“哎,也不知道这是哪位曾叔的墓,怎么曾国人都不太爱在青铜器上刻自己的名字啊?”
捧起一件青铜戈,发现上面又是只刻上了一句“曾叔自作用戈”的铭文,陈翰稍有些沮丧。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对于考古工作者和史学家来说,大家对“曾国”这个史书上记载稀少的西周诸侯国,是充满了未知感的。
不管是曾国的历代国君,还是大臣贵族,他们曾经做过什么事,对华夏文化产生了多少影响。
曾国的社会情况,国家的制度、文化,民生,经济情况等等...
几乎全都是一片空白。
所以陈翰迫切的想要从地底下,找寻到更多和曾国有关系的记录,最好可以还原出这个不被历史着墨的失落侯国。
可是很遗憾,文峰塔墓地这边出土的文物。
虽然说有不少青铜器铭文,但是大部分都只是写上“xxx制作”而已。
并且这里的人名,很多都只是“曾子”“曾孙”“曾叔”“曾叔子”之类的,连个全名都没有。
也就是曾侯舆的编钟上,简单说明了一下曾侯世系的出身,以及他参与吴楚之战的这件大事而已。
能够纪录更多信息的竹牍、竹简、木牍等物,都没有出现。
不过想想也可以理解。
这毕竟是一片春秋晚期的墓地。
从考古发掘的结果来看,春秋时期的竹简是非常少见的。
虽然说,根据《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的记载,以及商代甲骨文中的“典”、“册”等字符,可以看出早在商代,人们已利用竹木制简,用绳编连成册。
但是实际的考古过程中,不要说商朝,能够确认为西周时的竹简也根本没有。
偶尔发现的推断为春秋晚期的竹简,也饱受质疑。
能发现的春秋竹简,仅是寥寥无几的几段残简,文字模湖晦涩、很难确证到底是春秋时期,还是战国早期的竹简。
相对来说发现较多、成卷成册的竹简只能追朔到战国早期。
究其原因,可能也是因为西周到春秋时期,周王室和诸侯贵族们,对文字的垄断比较看重。
文字和知识通常都是掌握在极少数贵族手上的,而且必须要严格保密,世代家传。
当时可不兴什么传播知识,教化百姓的说法。
春秋时的竹简书籍,主要还是被诸侯宗室贵族所掌握,并且严禁外泄,甚至是只有家主和继承人才可以学。
而且除了记录本国史料以外,其他书籍少得可怜,私家着述基本没有。
可能只有历代贵族自己总结出来,着写而出的“家传之书”,在各贵族家里世代相传。
也就是各家的家传之学。
而这种家传之学,是不可能在某一位贵族死后作为陪葬品,埋入墓葬之中的。
要是埋地底了,那子孙后代还学啥?
这其实也从某方面可以解释,为什么商代除了甲骨文之外,再没有其他文字载体出土。
因为记载了知识的竹简,作为当时最重要的物品,是不可能拿来陪葬的,必须要留在家族中传世。
而更早的夏朝,为什么之在传世史书上看到,却没有任何出土文字,似乎也可以得到解答。
越往早,文字(知识)就越是一种非常非常重要且需要垄断保密的东西。
当时或许有类似竹简一样的文字载体,但是绝对会好好保护,不会带入地下。
而类似西方那种“石板”,华夏最早只能找到大约春秋时期的陈仓石鼓。
这只能说是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发展方向。
华夏与欧洲不同,在夏商周时期并不兴在石头上刻字,是利用竹子或者木板来记事而


相关章节: 一百一十九章 吴王子光戟一百二十章 曾国的墓,陪葬吴王的武器?!一百二十一章 随国找到啦!一百二十二章 贵族之战,以和为贵!一百二十三章 血液里流淌着一半楚国王室之血一百二十五章 芈加夫人一百二十六章 后生可畏啊!一百二十七章 品,细品。一百二十八章 唐侯送给随侯的簋!一百二十九章 聘礼都下了,新娘进隔壁家洞房了。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