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满级考古大师 一百五十五章 就你也号文帝是吧?

一百五十五章 就你也号文帝是吧?


推荐阅读: 本王姓王天命阴阳师重生后才发现我有青梅道极圣止于月光毁容之后我成了巨星从港综开始浪迹诸天简简单单练个武我在惊悚直播里靠整活封神人在苦境,浪到失联遮仙武神霍格沃兹魔法之旅

赵胡,南越武王赵佗之孙,赵仲始之子。
西汉诸侯国南越国第二任君主。
公元前137年,赵佗去世,赵眜继承王位。公元前122年,赵眜去世,谥号文王。
这位南越国的第二位君主,在史书上,还是留下了不少记载的。
不过,这些记载,和目前墓中发现的“文帝”铭文,有着不小的出入。
《史记》记载,建元六年,闽越国国王邹郢向南越国发动战争,攻打南越国的边境城镇。
当时赵佗刚去世不久,赵胡刚登基,南越国内民心不稳定。
面对这场战争,赵胡选择向中央服软,给汉武帝上书:“南越和闽越都是汉朝藩臣,不得擅自兴兵互相攻打。现在闽越擅自发兵进犯臣国,臣不敢擅自发兵抵抗,请天子下诏指示。”
接到上书的汉武帝,非常满意南越国的乖巧。
然后就派兵救援,汉朝的军队还未翻越过五岭,闽越王邹郢的弟弟馀善就发动叛变,杀死邹郢而投降汉朝。
相当于是来了一场武装游行,敌人就怂了。
这也可以看得出当时汉武帝时期,西汉的军事实力有多强大。
闽越怂了之后,面对中央派来的天使,赵胡也怂的特别快,对天使叩头说道:“天子竟能为臣兴兵讨伐闽越,臣虽死也无法报答天子的恩德!”
然后就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汉武帝身边当侍卫,一当就是十二年。
总体来看,赵胡时期,是要比赵佗时期更加服于西汉中央的。
赵佗那会,刘邦在的时候,赵佗称帝,用天子制度。
后来吕后掌权了,赵佗又自去帝号,将天子才能坐的【黄屋左纛(dào)】烧了。
到了文帝登基的时候,赵佗又觉得自己行了,再次上帝号,出行乘坐黄屋左纛,以天子自居。
然后汉文帝派人来和赵佗谈了谈。
他就又自去帝号。
反正赵佗一生,就是不断在称帝,削帝号,又称帝,又削帝号。
并且他削帝号,也只是做给西汉中央看的。
实际上在南越国里,他从始至终都自称是天子,是皇帝。
只是在于西汉官方的交流中,才自称南越王。
不过没想到,不只是赵佗是这样。
赵胡居然也是在南越国里,关着门来自称皇帝。
在所有西汉的官方史书中,肯定是不承认南越国有皇帝的,只有臣服西汉的诸侯王。
“文帝九年乐府工造?”
“这是什么意思?”
“赵胡还没死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下谥号了?”
李教授皱着眉头,顺着陈翰的目光,看向了刻在铜勾鑃上的文字。
“果然,虽然南越国臣服于西汉中央王朝,但是奉行的还是秦国的那套制度啊。”
谥号这玩意,一般都是君王去世后,臣下和新君们,为其议定的。
相当于是给去世的先王盖棺定论。
这是周礼的制度,从西周开始,直到清朝,基本上都奉行这一套谥号制度。
但是中间,有一个时期不同。
秦始皇一统六国后,正处于人生巅峰期,觉得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然后创造了“皇帝”这一天子独属的称呼。
之后,秦始皇又觉得,宗周这套子议父,臣议君的谥号制度,是大逆不道的事情。
儿子和臣子,怎么能给君父来议定谥号呢?
这玩意必须得自己定。
于是才有了“秦始皇”这一特别的称谓。
按照秦始皇的想法,秦国的皇帝不定谥号,就按照始皇帝、二世皇帝、三世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
不过秦国二世而亡,三世的子婴只做了几个月秦王,秦国就没了。
这套制度当然就没继续下去。
到了西汉,刘邦又恢复了宗周的谥号制度。
不过远在南越的赵佗,他受过秦国的熏陶,自然也看不惯这套子议父,臣议君的行为。
但是他又不好和秦始皇一样,搞这种一世、二世的说法,这不是明摆着告诉西汉,我才是继承了秦朝正统!
这让已经定下“推翻暴秦”基调的西汉官方,怎么忍?
所以,赵佗就选了个折中的办法。


相关章节: 一百五十章 一枚官印!一百五十一章 原来是个阉人一百五十二章 官方盗墓一百五十三章 两个粗心大意的工匠一百五十四章 南越文帝!一百五十六章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百五十七章 有瑟怎么能没有琴呢一百五十八章 好惨一乐伎一百五十九章 广州考古所: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一百六十章 南越国文化基地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