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满级考古大师 二百四十六章 外国人真会玩双标!

二百四十六章 外国人真会玩双标!


推荐阅读: 本王姓王天命阴阳师重生后才发现我有青梅道极圣止于月光毁容之后我成了巨星从港综开始浪迹诸天简简单单练个武我在惊悚直播里靠整活封神人在苦境,浪到失联遮仙武神霍格沃兹魔法之旅

“刻漏虽好,但是不是独一无二啊。”
陈翰砸吧砸吧嘴,有些可惜的说道。
虽然,华夏人的“时间”和“历法”观走在很前面。
但是正因为在汉代已经很普遍了,所以这种汉代的铜漏壶,全国已经出土了七八个了。
都是在大贵族,列侯和诸侯王墓中出土的。
虽然算是珍贵,但是不够特别。
陈翰在接连发现了西汉本土花生和虫草,乃至疑似“蒸馏器”的青铜器后,眼界也变叼了。
不是那种可以改变历史,震动考古界的大发现,都不入他眼了。
见陈翰如此态度,温所张又好气又好笑的说道:“哪来那么多独一无二的文物?”
“不过我们倒是还发掘了几件博山炉,样式非常的精美。”
“博山炉?”陈翰颇感兴趣的看向了温所长。
古往今来、香文化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折射出华夏文明的灿烂光辉。
炉热情暖,青烟翠雾之中,不知引发了多少灵感,增添了多少热情,平息了多少怒火。
在香炉袅袅香烟之中,不知道多少国家决策,被做出决定。
可以说,华夏文化中独特的香文化,是伴随了华夏人几千年的。
而博山炉,就是香文化中,香炉的代表物。
这玩意,光听名字,就有一种说不上来的“仙气”感。
《咏博山炉》诗曰:“上镂秦王子,驾鹤乘紫烟。”
李白的《杨叛儿》诗云:“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这些诗句,记述的都是博山炉熏香时,香烟缭绕的迷人意境。
所谓的博山炉,其实就是一座座制作成“海外仙山”样式的熏炉。
华夏自古就有熏香的习俗。
远古先民在燃烧柴草的过程中,发现了香草、香木的功效,于是便有意识地将其放在火中烧熏,以净化空气,改善生活环境。
随着熏香习俗的传承流播,熏香文化得到发展,熏香器具也应运而生。
至战国时期、一些熏炉的制作已经达到了,令今人难以想象的精湛程度。
两汉时期,社会稳定,民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熏炉的风格开始由异彩杂陈的局面逐步趋向统一。
这,便有了代表时代风尚的特殊形制——博山炉!
博山炉虽说也属熏炉之一种,却是带有幻想色彩的用器。
在汉代,盛传海上有蓬莱、博山、瀛洲三座仙山。
对,传说中的方丈仙山,在当时还没影呢。
而博山炉的“博山”,便是由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
博山炉,叫博山香炉、博山香薰、博山茂炉。
这种香炉的炉体呈青铜器中的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镂空,呈山形,山形重叠,其间多雕有飞禽走兽,工艺十分精美!
博山炉的出土,在历年考古发掘的大型汉墓中并不乏先例。
在2010年上海举行的第4届世界博览会上,曾让人们为之惊艳的展品——西汉错金铜博山炉,就是1968年在河北中山靖王墓出土的陪葬品。
该博山炉高26厘米,通体用金丝错出流畅、精致的纹饰,金丝有粗有细,细的犹如毫发。
堪称是西汉工匠技艺的巅峰作品!
陈翰有些吃惊的问道:“海昏侯的博山炉,比中山靖王墓里的,工艺还要更加精湛?”
“那倒没有。”温所长摊了摊手,拉着陈翰走到了一处正在做文物清理的位置,说道:“比中山靖王墓还要精湛的博山炉,同年代应该是不可能有了。”
“不过同样精湛的博山炉,还是有的。”
“毕竟论地位和身份,刘贺和中山靖王刘胜都差不多,甚至刘贺巅峰时期地位更高!”
顺着温所长的目光,陈翰向发掘现场看去,只见一个做工精湛的博山炉,正在被几个考古人员清理。
这个博山炉其高约30厘米,不仅有鎏金工艺,还有仙人、瑞兽造型被团团祥云环绕。
整个炉盖和炉盘上部铸出博山之状,山势峻峭,峰回峦转,层层起伏。
炉盖上的山峦间神兽出没,虎豹奔走,还有仙人们出现在山间,画面生动,


相关章节: 二百四十一章 三位一体的铜镜二百四十二章 公羊儒都是狠人!二百四十三章 华夏人,从来都是最聪慧的民族!二百四十四章 2200年前的计时工具:刻漏二百四十五章 华夏天文,世界第一!二百四十七章 好饮酒二百四十八章 可悲又可叹的一生。二百四十九章 主墓室!二百五十章 没有黄肠题凑二百五十一章 清理主墓室!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