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满级考古大师 二百五十六章 “大刘记印”

二百五十六章 “大刘记印”


推荐阅读: 本王姓王天命阴阳师重生后才发现我有青梅道极圣止于月光毁容之后我成了巨星从港综开始浪迹诸天简简单单练个武我在惊悚直播里靠整活封神人在苦境,浪到失联遮仙武神霍格沃兹魔法之旅

“又有铜,又有漆木、宝石还有鎏金!”
“这是一种十分少见的复合器啊,集多种工艺于一身!”
“难得,少见!”
“这种器型在历次考古中,都是极其稀少的,在海昏侯墓里,恐怕更稀有了,也许就只有这么一件也说不定!”
“孤品啊!”
考古基地的文保用室内,各种惊讶声此起彼伏。
此件青铜器设计之精巧,令人叫绝!
西汉可以说是青铜器最后的巅峰与辉煌了。
在铁器已经全面要取代青铜器的这时,青铜器的工艺和技艺也刚好已经走到了最巅峰的时期。
与春秋战国乃至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相比,西汉的青铜器无疑是代表了华夏青铜文明的工艺巅峰。
比起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厚重感,西汉的青铜器更追求精巧。
就像这可开合的龙头,在商周考古中是断然不会出现的。
这其实就是一种工艺的进步,甚至是科技的进步!
而这件青铜器,镶宝石镶玉片配漆器,简直堪称稀世之宝!
隔壁大墓发掘现场内,还在继续忙着清理工作的陈翰,完全不知道,自己这随便整体提取出来的文物,居然是一件如此罕见的宝贝!
而他此时,还正在清理内椁室的其他文物。
青铜染炉、铜耳杯,依旧精美好看。
漆木耳杯,光鲜亮丽,甚至还能反光。
玉耳杯,玉质细腻做工精致,温润的质感历经两千年依旧不变。
内椁室内,出土的文物,大部分都是墓主人生前常用的东西。
像耳杯,就出土了铜、漆木、玉三种质地的。
虽然说,质地上分为三种,不过在用处上,这种耳杯只有两种用法。
一个是拿来装吃的,一个就是拿来盛酒。
玉耳杯,一般就是拿来当做酒器,玉这种质地,很适合装酒,因为质感较为温润。
不过“耳杯”这个叫法,只是现代人的称呼,或者说考古学上的称呼。
在当年这些器物使用的时候,可不是这个名字。
耳杯在拿来装酒的时候,名字是叫做“羽觞”的。
“觞”这个字,原意就是指的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的酒具。
三国曹植《七启》诗云:“盛以翠樽,酌以雕觞,浮蚁鼎沸,酷烈馨香。”
李白《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诗曰:“愁为万里别,复此一衔觞。”
这里的觞,便指的是羽觞。
觞从战国开始流行,一直到唐代都是华夏人广为使用的酒具。
高级贵族们用玉做觞,普通平民或者小贵族用漆木做觞。
玉质和漆木的耳杯,都是用来喝酒的觞。
不过青铜的就不一样了。
青铜的耳杯,到了西汉的时候,更多可能就是拿来当做盛放食物的用具,而非是喝酒的酒具。
只能说贵族们的享受程度上来了。
以前最早青铜耳杯才是“觞”,只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有了漆木耳杯后,冰冰凉的青铜耳杯,就不是那么好入嘴了。
更别说古代酿造的酒,都是低度酒,大部分都是烧热后喝。
也就是所谓的“温酒”。
那青铜杯就更不适合了,散热太快了。
于是这种青铜的耳杯,渐渐就被当成了食具,拿来放食物了。
众所周知,西汉时期的人是分餐制。
而分餐制下,一人食实际上不需要太大的食具来装的。
就像现在的日料那样,都是用小碗。
那青铜耳杯的大小,就刚刚好可以用来当食具了。
不过,这些日用具的出土,并不是内椁室最重要的文物。
实际上,就连那个龙头匜,都不是。
真正称得上重量级的文物,是庄云鹏在内藏室左上角的一个漆盘上,发现的一枚玉印!
这枚玉印,很不起眼的放在了一个漆木盘内,没有专门装玉印的漆盒,就这么大咧咧的放在漆盘内。
而这个漆木盘,也十分随意的躺在内椁室的一角。
不过其自身独特的材质,是很难逃脱考古工作者的视线。
庄云鹏一眼就看到了这个玉印,当即就拿了起来。
这个


相关章节: 二百五十一章 清理主墓室!二百五十二章 金子,好多的金子!二百五十三章 整体提取法二百五十四章 一千金有多少?250公斤!二百五十五章 两千年前工匠的巧思!二百五十七章 十鼎!二百五十八章 可惜,遇到的是汉宣帝。二百五十九章 高级玉二百六十章 开!二百六十一章 又是好多黄金!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