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满级考古大师 三百三十八章 “依依磬声,既和且平”

三百三十八章 “依依磬声,既和且平”


推荐阅读: 本王姓王天命阴阳师重生后才发现我有青梅道极圣止于月光毁容之后我成了巨星从港综开始浪迹诸天简简单单练个武我在惊悚直播里靠整活封神人在苦境,浪到失联遮仙武神霍格沃兹魔法之旅

既然发现了石磬。
说明古蜀人的祭祀活动也完全按照礼乐礼仪进行。
虽然文字依旧还是没有找到,但是石磬的发现,说明了古蜀人一定有一套我们现在还不知道的礼乐制度。
礼乐,在商周时代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具。
不仅用来约束君王,而且还能用来规范百姓的行为,进而维持社会秩序的安定。
可以想象一下,一件硕大的石磬悬挂在宗庙门口,每当祭祀的时候祭师会用力敲打石磬发出清脆悠长的声响,既能震撼人心,又能安慰人心,将所有的古蜀人都团结在一起,凝聚成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
音乐的诞生,本来就是为了丰富人类精神世界,带有抚慰人心,团结人心的作用。
每个人小时候,都曾经听过妈妈唱的“摇篮曲”,而这种摇篮曲、童谣,其实就是人类音乐最早诞生的作用。
抚慰人心,安慰人心。
这是人类自发的一种行为,同样是刻在人dna身上的东西。
人类从远古时代一步步进化到现代人。
也许文字不一定是必定会演化出来的东西。
比如至今在非洲和亚马逊丛林里,依旧有一大堆刀耕火种,没有文字的原始部落存在,他们没有文字,也依旧活到了现在。
但是,哪怕是这些原始部落,却也有“音乐”这种文化。
他们会围在篝火边上一起唱歌,会用一些骨头制作原始的打击乐器。
非洲的文化并不灿烂,但是非洲土著们的乐器却一点都不少。
音乐这种东西,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赋。
只要是现代智人,是肯定会发展出自己的音乐和乐器的。
这点全球都一样。
不管是远在英伦半岛上的昂撒人,还是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又或者华夏人,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发展出自己的乐器。
只是华夏人将“音乐”从原本单纯的一种娱乐方式,发展成了礼制的一环。
可以说,音乐是人类的必需品,但是文字不一定。
三星堆祭祀坑发现了乐器,只能说是一件符合人类演化规律的事情。
但是发现的是石磬,那就不一样了。
石磬这玩意是华夏文明最早的礼乐器,比编钟之类的诞生的还要早。
磬起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劳动工具,甲古文中磬字左半像悬石,右半像手执槌敲击。
其形在后来有多种变化,质地也从原始的石制进一步有了玉制、铜制的磬。
由劳动工具演变而来,最初用于先民的乐舞活动。
磬的名称,见于《世本·作篇》,传说为尧、舜时人无句所作。
或传:“磬,叔所造。”
可见,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相当于尧或舜做部落联盟酋长时,磬已在使用。
《吕氏春秋·古乐篇》载:尧命夔击磬“以象上帝”、“以致舞百兽”,描绘出一幅古老的原始社会的乐舞生活场景。
20世纪70年代在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出土了一件大石磬,长60厘米,上部有一穿孔,击之声音悦耳。
经测定,此磬距今约4000年,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磬的实物。
距今4000年到4500年的龙山文化,也曾经出土过一个石磬的实物。
基本上可以确定,石磬这一种乐器,与丝织品出现的时间其实也差不多的。
到了商代的时候,磬制乐器已经较为完备了,商代时磬已广泛流传,为王室宫廷乐队所用。
而到了周代,那磬就更重要了,已经是周礼中一件重要的礼乐器,也是以打击乐为主体的雅乐重要组成部分。
之后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磬都是宫廷礼乐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
直到秦末乱世,一切周礼中的礼乐都在战乱中彻底消失,磬这种华夏传统的乐器,才渐渐消失于历史上。
汉代是磬最后存在的时期,汉代之后这种乐器就再没有出现在“礼乐”之中了。
值得一提的是。
石磬在龙山时代在许多地方同时出现,蕴含了特殊的社会功能和政治色彩。
石磬主要是作为部落酋长召集族人和指挥征战的特殊工具及舞乐的乐器。
作为


相关章节: 三百三十三章 船棺葬三百三十四章 从三星堆遗址到金沙遗址三百三十五章 祭祀坑是祭祀坑吗?三百三十六章 金叶子、丝织品、乐器三百三十七章 三千年前的石磬三百三十九章 多元发展的华夏灿烂文化三百四十章 远古华夏不崇拜太阳!三百四十一章 帝俊三百四十二章 阶段成果新闻发布会三百四十三章 三星堆告一段落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