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第1章 我要去长安

第1章 我要去长安


推荐阅读: 我就是不完美女孩重生之成为系统女神的随身仙尊自求吾道掌握八奇技的我才不是什么混血种休掉将军后我成了权臣团宠揣崽离婚后,前夫三跪九叩求和好拳动八荒空降迦勒底随后成为所长这件事重归黄金年代诸天:从玄黄大世界开始无敌天残殇

河西、安西、北庭精锐返回,江淮的钱粮抵达,一点一点将大唐重新救了回来,花费了整整六年的时间,彻底平定了安史之乱。

  虽然安史之后,羸弱的朝廷无力将各地的藩镇收归朝廷,但是至少让整个大唐至少在名义上重新恢复到了朝廷的掌控之中。

  而到了那时候,那些个投靠了安史伪朝廷的官员,遭到残酷、血腥清算的,反而那些拼死抵抗的人,最终获得了奖赏,就比如在睢阳死守了半年之久,为大唐争取了机会的张巡。

  安史之乱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但是,安史之乱的经验和教训还在,甚至参与了安史之乱老卒还有在世的,就比如曾经和郭戎大战的卢龙老将谭忠。

  对于本来就是墙头草的袁滋来说,局势则更加的扑朔迷离,未来之路更加的迷茫和混乱。

  河北叛军势大,规模上至少比安史叛军大三成,而且还有吐蕃人在西线的牵制,胜算很高。

  但是,因为叛军纸面的兵力强盛,胜率很高,这就是导致自己根本就没有投靠的资本。

  就凭借自己这两州之地,六万兵马,主动投降之后要么被一口吞掉,要么处于叛军的末尾,根本就不会受重视。

  投靠叛军明显就行不通,或者利益不够大,朝廷虽然危险,但是谁也不敢说李唐就真的没有胜算,就像洛阳、长安连续被攻占之后没有人认为朝廷能翻盘一样。

  安史之乱的时候也很危险,扛过了最危险的境地之后,所有忠诚者都得到了超额的回报,所以,彻底倒向朝廷也是一个思路。

  然而,投靠朝廷也要看人,投靠一个小卡拉米半毛钱没有,而且还可能成为对抗叛军的炮灰。

  在袁滋看来,郭戎就是最合适的投靠人选,结果百求郭戎而不得见。

  于是,本来就是墙头草的袁滋,选择了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将所有能调集的资源和兵力调集到郑州和滑州。

  利用调集过来的兵力,粮草,人员,财富死守两座坚城,把墙头草的风格发挥到极致。

  虽然嘴上说了死守,但是袁滋很清楚,死守在这里不过是个形容而已。

  按照常理来说,两军决战之前,会不约而同的将隐患去除干净,从而安安静静的决战。

  眼前,河北叛军大兵压境,朝廷的兵马也在集结,这时候处于战场中间的墙头草肯定是第一批被干掉的。

  但是,袁滋认为,墙头草之所以会被干掉,那是他们的根基不够深,准备不够充分!

  如果准备的足够充分,无论是河北的叛军,还是朝廷的平叛军,都不会轻易的冒着损兵折将的风险,冒着被对方偷袭的可能,得不偿失的去强攻防御设施完毕的坚固城池。

  同样的,袁滋不知道郭戎的部署,也不知道河北叛军的打算,但他知道一点,无论是河北叛军还是朝廷的平叛军那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这种规模的决战之后,双方很可能打出香积寺那种惨了到了极点的战斗,战斗结束之后无论谁是胜利者,都必然损失惨重。

  到时候,作为墙头草的他既没有得罪双方,又保存了兵力和实力,照样可以做一颗特立独行,稳如泰山的墙头草。

  虽然可能会让自己地盘上的平民和大族不满,但是袁滋并不在意。

  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所有的不满都必然会被压下来,等到双方大战结束,自己从胜利者那里拿到最够的利益之后补充自己的士卒和大族就好。

  只能说袁滋是个聪明人,但是袁滋倒霉也就倒霉在了太聪明上。

  原本一切都如同袁滋预料的一样。

  朝廷确实有准备,所以朝廷方向没有崩溃,反而在有条不紊的调集人员、兵力、了,粮草。

  自己的郑州、滑州成为了河北叛军和朝廷兵马的交战场,义成军的士卒和郑州、滑州大族对自己异常的不满,但是叛军残酷暴虐,而且已经兵临城下,在叛军的威胁之下,所有人即便不满意,


相关章节: 第389章 郭戎还是那个郭戎!第390章 庙号第391章 是敌是友?第392章 折牧雨的小伎俩第393章 胆怯的袁滋,混乱的郑州第395章 汴州决战:前奏第396章 汴州决战:郭戎的计划!第397章 汴州决战:战前的思索第398章 意外的收获:大小“李杜”第399章 汴州决战:再学孙膑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