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56章 结硬寨、打呆仗

第56章 结硬寨、打呆仗


推荐阅读: 镇国太子睡美男老公突然醒了怎么办?我死后成了全师门的白月光反复重生后被绿茶复读生缠上了从武当开始的诸天路神农拳小Q和一一先婚厚宠都市守夜人启禀陛下:贵妃娘娘她要摆烂了相遇的时空穿成禁欲男主的反派师尊

黄河舆图,从开封府一直到淮安府延绵一千五百余里都呈现在上面。
舆图的中心处就是徐州,他们现在所在位置。
还有南边的归德府、凤阳府,北边的大名府、兖州府也呈现了一部分。
而更加让黄得功、李成栋他们啧啧称奇的是,这副舆图竟然是立体的,山川、河流甚至城池都做得维妙维肖,极为逼真。
卢九德还有高起潜这次真是有心了。
卢九德谄媚的道:“万岁爷,还有各位总镇,这黄河舆图可是咱家还有高公公带人花了七天七夜时间赶制出来的,特别是这些城池还有营垒,是专门找州城内的木匠雕刻的,对了,还有这个是营垒的模型,是万岁爷专门吩咐搭建的。”
卢九德说完,两个小太监从旁边抬出一个木头做的营垒模型。
这个模型大约有三尺见方,高度大约为尺许,呈内凹多边形。
“西洋铳台?”黄得功、胡国柱和另外几个辽东出身的总兵失声说道。
“对,西洋铳台。”崇祯熟知明末历史,知道西洋棱堡早就传入到大明,孙承宗修的宁远城就是个大型棱堡。
棱堡在欧洲进化到极致。
但是在中国早就已经遭到淘汰。
其原因就是与中国的战争规模不匹配。
棱堡由于其建筑特点,规模都不大,只能用来驻军不能给百姓提供保护,这对于古代西方几千人甚至几百人规模的战争很适用。
但是对古代中国动辄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战争就毫无用处。
因为进攻方只需留下少量兵力牵制棱堡内的守军,就可以派出大量机动部队深入防御方的腹地,实施大规模破坏削弱战争潜力。
所以古代中国大多会把城池修得很大。
不光给军队提供保护,还给百姓提供保护。
因为百姓意味着人口,人口则意味着战争潜力。
正是因为这个,棱堡在中国一直都得不到重视。
但是崇祯身为穿越者,却知道棱堡其实还是有用的,有大用,关键看你怎么个用法。
一个棱堡没什么大用,但是十个呢?一百个呢?甚至成千上万个棱堡遍布黄河沿线,那将会是一副什么样的景象?
而且这些棱堡并不是呈线状分布的。
崇祯设想之中的黄淮防线,是一条由成千上万个棱堡构成的、横跨黄河南北两岸纵深超过二十公里的大型复合型工事。
建奴可以轻松攻破一个棱堡,甚至十个棱堡。
但如果是二十个呢?五十个甚至于上百个呢?
就算建奴身体上吃得消,精神上也会疲惫不堪。
因为他们会绝望的发现,在这条防线上的棱堡似乎永无穷尽。
而二十八镇大明边军要做的,就是把守这成千上万个的棱堡。
这就是崇祯设想的黄淮防线,战略上借鉴曾剃头的“结硬寨、打呆仗”,而战术上则借鉴西方的棱堡技术。
两者结合,想想都很恐怖。
曾剃头的人品怎么样不说,半圣不半圣也不予置评。
但是他在前人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结硬寨、打呆仗”的战略,却是唯一可以帮助弱旅战胜强军的伟大战略。
当年湘军新募,未经战阵,武器装备也不占据优势,兵力数量相比太平军更处于绝对劣势。
太平军却都是从广西一路杀出来的百战老兵,人多势众,还有一大群拥有丰富战阵指挥经验的高级将领,当时无论怎么看,太平军都能以碾压之势碾碎湘军。
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打了所有人的脸,湘军靠着曾国藩的“结硬寨、打呆仗”战略,愣是与太平军打得有来有回,等到后来湘军的战斗经验上来武器装备也得到了更新,更是经常以几千人压着几万太平军穷追猛打。
天京之战,五万湘军居然包围住了二十万太平洋驻守的天京。
土地革命时期,国民党军也曾经靠着这一战术重创工农红军,结果逼出了两万五千里长征,锤炼出了一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强军队。
毫无疑问,曾国藩的这一战略就是最适合当下明军的好战略。
因为明军不仅战斗力远不如建奴,兵力数量上也不


相关章节: 第51章 众正盈朝第52章 淮安兵变第53章 笼络人心第54章 二十八镇总兵第55章 釜底抽薪第57章 恩威并施第58章 夏镇防线第59章 三千家丁第60章 山东总督第61章 大明水师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