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115章 直击时弊

第115章 直击时弊


推荐阅读: 镇国太子睡美男老公突然醒了怎么办?我死后成了全师门的白月光反复重生后被绿茶复读生缠上了从武当开始的诸天路神农拳小Q和一一先婚厚宠都市守夜人启禀陛下:贵妃娘娘她要摆烂了相遇的时空穿成禁欲男主的反派师尊

两千万,而应是两千万复两千万,四千万两!可惜,另外两千万税银多流入中使、参随及土棍私囊,而仅有十一流入圣上的内廷司钥库,所以才会导致国用不足、盗贼蜂起,所以才会导致东事久拖不决!”
说到这,郑遵歉终于抛出了他的结论:“有鉴于此,在下以为开源则大可不必,完全不必增设名目加征商税,只需正本清源,让中使参随及土棍贪墨之九成税银流入国库,则国用之不足便可迎刃而解,大明便仍有可为!”
听到这话,崇祯哑然失笑。
果然是屁股决定脑袋,斯言在理。
郑遵歉商贾出身,就免不了替商贾代言。
归根结底就一句,再加征商税是不行的。
“郑兄此言差矣!”郑遵歉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士子长身而起,慨然道,“只是正本清源远远不够,仍需辅以节流才行!”
崇祯回头,发现是国子监生顾炎武。
就是被崇祯盗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那位。
不过此时的顾炎武还叫顾绛,也是国子监的学生。
郑森便一肃手说:“宁人兄,请到堂上说你的宏论。”
顾炎武昂然上了彝伦堂团团一揖说:“在下昆山顾绛,参见圣上及诸位同仁。”
稍稍一顿,顾炎武对着郑遵歉说道:“郑兄方才说只需正本清源,令天下税银流入国库便可使国用不足之痼疾迎刃而解,在下以为大谬不然。”
郑遵歉一揖后作说:“愿闻兄台之高论。”
顾炎武道:“在下只问一件事,辽镇兵额最多时也不过十二万人,既便是按照一个募兵月饷2两计算,一年亦不过二百八十八万两。”
“既便是算上军械及粮草开支,也不过四百万两。”
“然而朝堂诸公核定的辽饷额度是每亩一分二厘,实际征收辽饷近七百万!”
“按说辽饷应该绰绰有余才对,可实际上却是入不敷出,圣上方才也说为了补足辽镇欠饷不得已折节向京中勋贵百官募捐。”
“我不明白辽镇为何还会欠饷?”
“要知道,近三年辽镇兵额已经降至不足六万人!”
“辽镇兵额已经不足六万人啊,按理说有两万百军饷就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可是辽饷开支却仍维持在七百万,且仍旧是入不敷出,那在下不禁要问,多出的五百万辽饷去哪了?”
彝伦堂下再一次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崇祯却差点想要鼓掌,好嘛,好嘛,终于是切入正题了!
旁听的高弘图、姜曰广、解学龙等朝堂诸公却脸色铁青,他们自然是很清楚顾炎武提的这个问题的答案的,说白了不就是漂没?
但是漂没这事,不能拿到明面上说!
顾炎武最后对郑遵歉说:“请问郑兄,这个问题不解决,正本清源有何用?我就问你正本清源又有什么用?”
“这个?”郑遵歉哑口无言。
高弘图知道不能再让这些士子说下去。
再继续说下去,这些口无遮拦的士子真的就会提及漂没。
当下高弘图上前一步朗声道:“圣上,不如廷议完了再兼听士之间的争论?”
不愧是老官僚,一句争论就给顾炎武和郑遵歉两人定了性,你们这就是无知小儿之间的争吵,什么都不是。
甚至暗暗的讽刺了崇祯一把。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道理上是没错。
但是你也不能谁的话都兼听,一群连进士都没考取的士子,更没有六部各司的任何观政履历,听他们胡言乱语这不是浪费时间么?
遗憾的是,这点小伎俩对崇祯根本没用。
崇祯笑了笑说:“廷议之事有的是时间,今日议不完明日可接着议,然而听诸生直抒胸臆、直击时弊的机会却不可多得,朕还想再听。”
“几位阁老若是有暇也不妨一听,有好处。”
最后有好处这三个字,崇祯还特意加重语气,眼神也是直视着高弘图。
你高弘图不是说他们是无知小儿间的争吵么?那么朕今天就要告诉你,年轻人的朝气不是你们这些老官僚能比拟,别在朕面前倚老卖老。
高弘图碰了颗软钉子,一张老脸


相关章节: 第110章 拖出去,杖毙!第111章 讨虏檄文第112章 天下响应第113章 此诏诛心第114章 士子议政第116章 两本烂账第117章 守着银山要饭第118章 皆大欢喜第119章 十五亿两!第120章 信心比黄金还珍贵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