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185章 银子怎么花?

第185章 银子怎么花?


推荐阅读: 镇国太子睡美男老公突然醒了怎么办?我死后成了全师门的白月光反复重生后被绿茶复读生缠上了从武当开始的诸天路神农拳小Q和一一先婚厚宠都市守夜人启禀陛下:贵妃娘娘她要摆烂了相遇的时空穿成禁欲男主的反派师尊

在不会,以后更不会,朕之所以让你创立银号,一者是为了大明朝廷,二者是为了替皇家后世子孙攒下一份家业。”
康曦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儿媳绝无此意。”
朱慈烺道:“父皇还是没有说银子用于何处?”
“银子当然用来扶持实业!”崇祯一正脸色,肃然道,“自古以来就是无农不稳,无商不富,一个国家要想富国强兵,就非得有繁荣的商业不可,可要想商业兴盛就得先有强大的实业生产出足够多的商品才行。”
“譬如棉布,你得产出足够的棉布,然后才能人人有衣穿。”
“又譬如粮食,你得种出足够的粮食,然后才能人人有饭吃。”
“再比如房子,你得盖足够多的房子,然后才能人人有房子住。”
说到这里一顿,崇祯又道:“然而现实却是,既没有这么多棉布可以用来做衣裳,也没有那么多粮食可吃,更没有那么多房子供大家住。”
“那么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我们是田太少种不出那么多棉花吗?”
“我们是地太少种不出那么多粮食吗?是盖不出那么多房子吗?都不是。”
“今天先不说粮食和房子,就说棉布,烺儿、炯儿你们应该都看过松江府的奏章,可还记得松江府大概有多少亩棉田?”
“这?”朱慈烺和朱慈炯都答不上来。
最后还是康曦答道:“松江府及附近州县共有棉田约160万亩,可产籽棉96万担,净棉32万担,可年产各种棉布约2800万匹。”
【注:担为重量单位,1担=100斤】
“好。”崇祯欣然点头,又问道,“那么松江府耕地有多少亩?”
“这个儿臣知道。”朱慈烺忙道,“自从张居正清丈土地之后,松江府的耕地面积一直维持在470万亩左右。”
“那么问题来了。”崇祯又问道,“松江府明明有足够的耕地,为什么就不能多种一百万亩棉花,然后多生产两千万匹棉布?”
“这?”朱慈烺再次被崇祯给问住。
因为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他的知识范畴。
但是康曦不愧出身于商贾世家,说道:“因为江南八府一州就只能够卖掉大约两千八百万匹棉布,再生产出两千万匹棉布,就会积压又或者赔本贱卖,那么棉农、织户还有贩卖棉布的行商、坐商就都会亏本。”
“怎么会?”朱慈炯道,“江南八府一州用不了这么多布,还有江西、福建、湖广以及两广布政使司,天下还有好多百姓无所衣,布商为什么不把布卖到外省去?”
康曦叹道:“因为将棉布运到外省需要车马船资,所以价格就会暴涨,一匹最普通的松江棉布在江南只卖1钱到1钱五分,可是贩卖到湖广就需要卖到3钱以上,如果贩卖到云南贵州更是需要卖到1两以上,否则就会亏本。”
“但是别说1两,3钱的价格普通老百姓就已经买不起了。”
“所以那里的老百姓宁可穿本地的麻布或者葛布,因为本地的麻布葛布价格低廉,尽管做工非常粗劣,而且不保暖。”
“不对啊。”朱慈烺道,“布商为什么不直接在湖广又或者云贵找农户种植棉花,然后找当地的织户去纺织棉布呢?主样棉布价格不就下来了?”
“事情又哪有这么简单。”康曦苦笑道,“因为当地并没有足够数量的织机,而打造一架织机需要一笔不菲的开支。”
“而且当地百姓并没有从种植棉花获利的先例,因而通常需要先支付定金才会愿意种植棉花,这就更加推高了布商在当地生产棉布的成本。”
“而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一个织户需要数年才能够成为熟练织工,在此之前所编织的不是残品就是次品,根本就卖不上好价钱,也就是说数年内,布商都是需要亏本经营的,所以根本没有布商承受得起。”
说到这里,康曦忽然神情一动,难道说?
崇祯笑道:“太子妃,现在知道该怎么花银子了吗?”
“儿媳知道了。”康曦这个时候已经彻底反应过来,大眼睛闪闪发光,“就是给那些想在湖广、云贵生产松江棉布却又苦于没本


相关章节: 第180章 多尔衮恢复冷静第181章 王不聊生第182章 烈火烹油第183章 债市雪崩第184章 交叉监督第186章 坐山观虎斗第187章 北出河套第188章 大军压境第189章 调兵遣将第190章 大战前夕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