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1章 穷途末路

第1章 穷途末路


推荐阅读: 镇国太子睡美男老公突然醒了怎么办?我死后成了全师门的白月光反复重生后被绿茶复读生缠上了从武当开始的诸天路神农拳小Q和一一先婚厚宠都市守夜人启禀陛下:贵妃娘娘她要摆烂了相遇的时空穿成禁欲男主的反派师尊


  “因为士子营的士子皆不习水战,因此朕就没有想过往水师派勤王士子,而只是让郑卿你通过水师学堂自行培养水师的军官。”

  “但是现在既然郑卿你提出来了,朕一定会郑重考虑。”

  崇祯这话算是给足了郑芝龙面子,皇帝亲自出面解释,你还想要怎么样?

  “圣上,臣惶恐。”郑芝龙慌忙作揖道,“臣其实并无什么恶意,只是觉得士子营的士子皆当世英才,所以忍不住想延揽一些来水师。”

  “知道,朕知道。”崇祯颔首说,“等到此次北伐结束,朕一定会从士子营选拔一批士子去水师任职,怎么样?”

  “如此,臣先谢过圣上。”

  郑芝龙闻言大喜,总算如愿以偿。

  崇祯趁热打铁道:“郑卿还有有贞,此时才刚过白水洋,离登州还远着呢,不如你们陪朕进舱喝几杯,如何?”

  这是要化解郑芝龙与徐应伟之间的芥蒂。

  其实之前在徐州、辽东的时候,崇祯也没少做这上事情。

  崇祯是不屑于挑动部下内斗的,只有那些自身能力有着严重缺陷的上位者,才会蓄意挑起部下的内斗,这个也就是所谓的制衡之道。

  比如说嘉靖皇帝,就深谙制衡之道的精髓。

  只不过嘉靖挑动严党和清流斗,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足以驾驭朝中的百官,而是因为他痴迷修仙问道,懒得处理朝政而已。

  但是崇祯不会痴迷于修仙问道,所以不用刻意制造矛盾。

  制衡之道固然可以让领导者省心省力,但也会形成内耗,极大的降低效率,所以崇祯宁可自己辛苦点。

  皇帝亲自出面说和,面子不小。

  郑芝龙和徐应伟便诚惶诚恐的跟着崇祯进了战船的官厅。

  然后几罐明酒落肚,郑芝龙和徐应伟便已经芥蒂尽消,甚至开始称兄道弟,作陪的郑森顿时气个半死,够了啊,岔辈份了。

  ……

  水师护着商船,一路逆风北上。

  过了威海之后,海面开始结冰。

  刚开始的时候只有薄薄的冰层,但是逐渐深入北海之后,冰层便开始变厚,安装在舰艏的撞角挤撞冰层时,发出喀嘣脆响。

  到达登州府时,冰层越发的厚,舰船的航行开始变艰难。

  因为风帆提供的动力,已经不足以撞开北海厚实的冰层,而且再往前航行,水师战船有可能被困在冰层中,只能到此为止。

  崇祯当即下旨,大军就地下船。

  ……

  几乎同一时间,朱慈炯也率领四万朝鲜军到达了盖州卫。

  此时值守盖州的王夫之赶紧率领管嗣求、夏汝弼等几个士子到城外来迎接,让朱慈炯感到有一些意外的是,盖州的清军居然撤兵了。

  “王给谏,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朱慈炯问道。

  “差不多半个月前吧。”王夫之道,“不光是盖州城外的建奴撤了,原本南迁到辽河下游的科尔沁人也撤回到了辽河上游的牧场。”

  “看来建奴是要收缩兵力。”朱慈炯道。

  建奴相比大明总体上处于弱势,面对大明的进攻,收缩兵力也是被逼无奈,正如当初萨尔浒之战老奴只能集中兵力于一路。

  “定王明鉴。”王夫之郑重的道,“所以臣以为守住辽河东岸即可。”

  崇祯交给辽东军的任务是堵住辽西走廊,不让建奴残部逃回辽东,所以王夫之的建议没毛病,只要守住辽河东岸就能堵住辽西走廊。

  率军杀入辽西走廊,甚至打到山海关外,封堵的效果固然会更好,但也会把一万多辽东军置于险境之中,万一建奴大军趁明军主力未到北海,突然掉头杀入辽西走廊,那么辽东军大概率就会被建奴吃掉。

  毕竟,辽东军现在只有两个步兵旅加两个炮兵营。

  就算加上四万朝鲜军也远远不是建奴主力的对手。

  王夫之担心朱慈炯年轻气盛,想率军杀入辽西走廊。

  当下又劝道:“定王,辽西走廊地势狭窄,而且前有山海关,左侧是燕山,右侧浩淼的北海,一旦我军深入其中,


相关章节: 第585章 民心士心第586章 军心可用第587章 时不我待第588章 誓师北伐第589章 人生如梦第592章 珍珠链防线第593章 明军来了第594章 让路放行第595章 声东击西第596章 发大财了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