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二百一十五章 投稿《自然》杂志,物理界开启新一轮超导竞赛!

第二百一十五章 投稿《自然》杂志,物理界开启新一轮超导竞赛!


推荐阅读: 龙族:重回十七岁宿主必须赢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斗罗之冰魔雨浩我在美漫卖恶魔果实香江新豪门抗战:从八佰开始转生从修改命格开始空间种田:带着崽崽虐渣忙大秦人皇开局被大古撞破身份住手机里帮男友查案很正常吧?

觉得每一种金属都需要进行十次以上的比对实验。”
“可惜啊,经费太少……”
实验数据是存在误差的,两次实验结合在一起进行比对,有些数值进行取半分析,才能够让数据更加的精准。
类似实验做的更多,数据肯定更加精准,只进行两次实验,次数还是太少了一些。
不过重要的是趋向、是方法,必须要推导出结论,然后才能慢慢去完善,后续也不需要他自己去完善。
只要把成果公开出去,肯定会有大量的机构做同类型研究。
研究并不需要做交流重力实验,而是进行同领域的超导实验,记录数据反推就可以让数值变得更精准。
这就是一个数字修正的过程。
任何一个既定的物理常数,都不是第一次就完善的,后续几十年、上百年,会有大量相关的研究,慢慢的把常数进行修正,最终得到一个非常精准的数值。
比如,万有引力常数。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引力常量g数值是多少,连他本人也不知道。
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100多年,万有引力常量仍无准确结果,直到100多年后,英国人卡文迪利用扭秤,才巧妙测出这个常量。
后来随着科技发展,又对于卡文迪测出的常数进行了精细修正。
现在的‘元素超导临界温度常数’也是一样,他们只需要通过两次实验,来对微观形态进行完善,并确定常数的大致数值。
这样就可以了。
……
九天后。
最后一次以‘锡’为材料的交流重力实验结束。
实验室上下所有人都轻呼一口气。
王浩也得到了最新的数据,并做出了最后的分析,随后和林伯涵一起,继续对微观形态进行完善。
然后就开始做计算。
因为已经有了足够的数据,也只是牵扯一些拓扑的计算,计算工作相对就简单一些,他们两个分别做出计算,最后比照了一下计算数值。
“0.0124834。”
“一致!”
看着完全一致的数值,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之后又以电脑辅助做计算,也得到了同样的数值。
这时候,才能确定下来。
实验工作结束。
其他核心人员是针对实验写报告,他们的实验收获还是很大的,就像是王浩说的,换成了低温材料做实验,交流重力场强度会更高。
事实也是如此。
以金属锡为材料做的实验,检测出了最高的交流重力强度--百分之二十四。
这个交流重力场强度是非常惊人的,甚至说,只是交流重力场强度的提升,花费两千多万经费都完全值得了。
王浩则是闷头写起了论文。
其他人都知道实验是为了研究超导机制,也只有刘云利、何毅等少数人知道,具体是怎么做的研究。
林伯涵参与到了微观形态的塑造工作,也参与了‘元素超导临界温度常数’的计算,但他对于实验了解的不多。
王浩是唯一全部都了解的,实验也是由他来主导。
所以论文也只能他来写。
他是写了两篇论文,一篇是详细的报告,包括交流重力实验的内容,另一篇则撇开了交流重力实验,只是以超导微观形态的研究,去分析了一个通用列式。
列式的名字叫做元素超导定律。
这个定律可以用来计算单元素的超导温度,但相关参数的计算非常复杂,需要以元素的各种特性,嵌入到新型几何的逻辑中,随后才能代入数值去做计算。
但是,能够计算,就已经相当惊人了。
王浩花了两天时间整理成果,又花了一个星期时间,才完成了所有的论文。
他先是提交上级部门审核了一下,确定‘精简版’的论文不牵扯交流重力场实验,只是纯理论内容可以对外发表。
等上级部门批准了以后,就投稿给了《自然》杂志。
……
国际上有三大最著名的、影响力最大学术杂志,分别是的《自然》、《科学》以及《细胞》。
《自然》杂志,能成为其中之一,自然是很了不起的,他们可能拥有世


相关章节: 第二百一十章 激动?当然不!工作报告,王浩:我用它来解释电磁力!第二百一十一章 基础研究,评院士?满心悲愤的许杰:我没看懂!第二百一十二章 诺贝尔级的研究,科技第四次革命,王浩:我去评审汪承林?第二百一十三章 汪承林:这张老脸,算是丢尽了!第二百一十四章 超导磁悬浮项目?王浩:我反对,超导马上迎来巨大发展!第二百一十六章 论文发表,物理界的震撼、全世界的震动!第二百一十七章 国际沸腾,实现应用的可能,阿迈瑞肯要来做交换?第二百一十八章 技术交换谈判,找人打架的道理--新的数学方向!第二百一十九章 科学家就是这么大公无私,就是这么乐于助人!第二百二十章 值得敬重的学者!刘云利:我们是真完成了大成果啊!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