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日月当空照中华 第七十八章 沿边屯垦

第七十八章 沿边屯垦


推荐阅读: 傻子医仙都市妙手仙医妻乃并肩王鬼事缠身重生之光辉人生抗战烽火之护国系统腐女异世记丧尸妹子直播男友他美颜盛世加点仙尊佳肴记门王道行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设立理藩院的事情议定三天之后,英国公张惟贤带着恭顺侯吴惟英觐见。 因为这个事情绕不开内阁和礼部,所以崇祯皇帝也传了正在忙着与三法司会议重审梃击案、红丸案的李国鐠,以及忙着筹备崇祯元年恩科事宜的徐光启。
等到李国鐠、徐光启都到齐了,崇祯皇帝让王承恩到武英殿军机处,传来了张惟贤和吴惟英。
恭顺侯吴惟英,四十岁下的样子,虽然是身材依然魁梧,然而归化已久,早没了祖先的那种彪悍,看起来倒像是个富贵商人,大脸庞白白胖胖,小眼睛炯炯有神。
第一次来到乾清宫东暖阁的吴惟英,见到皇帝与内阁大臣们都已在座等候,连忙跪下行礼,说道:“臣恭顺侯吴惟英叩见皇,拜见李阁老、徐阁老。”张惟贤,也是行礼如仪。崇祯皇帝令这两人免礼落座。
等所有人都坐定,崇祯皇帝看了看众人,然后说道:“张爱卿,今天内阁李爱卿、徐爱卿两位阁臣也在,你先说说你和吴爱卿对于理藩院的想法。”
张惟贤听了皇帝的话,立刻将前几日皇帝召见时的情况,以及这几日的考虑,说给皇帝与两位阁臣听。
对于皇帝借着塞外诸部请赏的机会,设立理藩院,专管大明周边藩属异族朝贡封赏等一应交通贸易事务,李国鐠和徐光启当然都是赞成的,他们作为阁臣的视野,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朝臣,至于皇帝此举是不是分了内阁的权,这两个素来公忠体国的人,也完全不在乎。毕竟内阁也不是自家的内阁,而是皇帝的内阁,孰轻孰重、孰大孰小,作为阁臣的他们,还是能够分得清楚的。
张惟贤汇报的内容,与崇祯皇帝当日所说大体无异,只是确定了几处榷场的位置,正好一并请示。
目前一共是四处:一个是位于辽东镇和喀喇沁诸部交界的营州后屯卫,另一个是万全都司北部长城外侧的开平,第三个是大同与归化之间、位于长城外面的东胜,第四个是陕西三边之一的延绥镇与河套鄂尔多斯诸部邻的榆林卫城。
这几个地方,曾经都搞过开边互市,边外蒙古部落也较多,相关的事务也熟悉,所以算是较容易搞起来的几个地方。
张惟贤说完基本情况以后,对皇帝说道:“陛下,近几日臣与吴惟英等人商议理藩院诸事,吴惟英颇有一些想法,臣请陛下一并听听。”
崇祯皇帝听了这话,看着吴惟英说道:“既然如此,吴爱卿有何想法,一并说来听听吧。”
吴惟英躬身行礼,说道:“皇,臣听说,如今北直隶募民屯垦已然开始,将来还要从前来屯垦的饥民之招募新军。臣以为,陛下此策实在是天纵英明,一来解决了北直隶土地抛荒、粮价昂贵的问题,二来也解决了饥民流离失所、滋生盗匪的问题,真可谓是一举多得。臣此前居家闲住多年,期间多以读书自娱,臣听说长城以北、塞外沿边之地,自汉朝以来即为我国疆土,隋唐之际尤为繁盛,只是到了北宋,才沦为蛮荒。如今我国人口万万,而塞北沃野却地广人稀,何不大移山陕流民以实塞外,平时耕作,战时募兵。从此塞北又多一长城。臣听说,通州农事院育出了新型番外物产良种,寒冷久旱之地,也可播种收获,如此塞北蛮荒也可以一变而为良田,臣请陛下开关移民,屯垦塞北。”说完,吴惟英躬身行礼。
没想到吴惟英还有这样的见识。崇祯皇帝和在座的两位阁臣,一时之间都是对他刮目相看。
今世的崇祯皇帝之所以知道吴惟英,是因为,他一个归化了的蒙古人,居然在明亡之后全家殉节而死,绝大多数的人士大夫,都更有忠孝节义的观念,所以自打知道他的存在之后,始终对他高看一眼。而当下的两位阁臣,好像也突然明白了皇帝为什么会两次提议重用吴惟英的原因了,虽然事实并非他们所以为的那样。
事实,崇祯皇帝也是第一次见到吴惟英,第一次听他说起这个想法。但是毫无疑问,这个想法很好,视野很


相关章节: 第七十三章 议开河套第七十四章 边镇情形第七十五章 皆大欢喜第七十六章 练兵之法第七十七章 诸部请粟第七十九章 大寿觐见第八十章 请撤驿站第八十一章 闽浙总督第八十二章 濠镜消息第八十三章 东江毛帅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