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张浩朱允熥 第117章 朕的坑(2)

第117章 朕的坑(2)


推荐阅读: 木叶的疯狂戴夫原神:我转生成了艾琳报告盛爷,夫人每天都在装乖巧惊爆!四个萌娃带妈咪炸翻大佬集团好友死亡:我修为又提升了我祖父是朱元璋张浩朱允熥权力风暴我的七个姐姐风华绝代我祖父是朱元璋乡村神医战神之帝狼归来迎娶皇后,竟让我这假太监帮忙?


听皇帝如此说,张紞的坐姿更加端正。
此时王八耻悄悄的捧着一盘切好的鲜果进来,无声的放在桌上,然后躬身退下。殿中那些侍奉的太监们,也隐身在殿门之外。
朱允熥捏起一瓣切好的贡橙,缓缓放入口中,“之所以这件事朕要先和你说,是因为你即将执掌户部,而在管户部之前又是在地方上管过一省的人,眼界应是比寻常人开阔一些!”
“这几年云南屯田移民发展商贸,云南的茶,树木药材,井盐还有各类物产能够卖出来,足见你并不是个狭义的一味重农轻商之人。”
“臣窃以为,无农不稳无商不富。”张紞回道,“世人轻视商业,殊不知汉时西域,宋元时泉州广州,皆是国家命脉所在。农养民,商富国,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可轻也!”
“说的好!”朱允熥拿起丝帕擦擦手,“宋元至本朝,多发行纸钞。但官价和民价截然相反,洪武初年发行的贯钞至今日,怕是一锭也换不来一斗米。”
张紞心中一动马上道,“皇上要发纸钞吗?臣以为不可取。”说着,正色道,“且说赵宋偏安之时,与民以钞赋税却只收金银铜绢,民间怨声载道。前朝大元,广印乱印,朝廷缺钱了就用纸钞敛财,非治国之道。”
“朕没有发行纸钞的意思。”朱允熥笑道,“朕是在想一个问题,官府的纸钞在民间口碑低劣,而商号之银票却日益兴旺,是何道理?”
“还拿云南来说,朕也略有耳闻。大宗货物往来,存储交易等事,用的都是商行的银票。在京中,江南各地钱庄的银票金票,见票即兑,民间盛行。”
张紞沉思片刻,站起身,“臣斗胆直言!”说着,顿了顿,“信用二字!”
随后,看看朱允熥的脸色,继续开口道,“官府在百姓心中......”
“朕明白,百姓们总是信不过官府。”朱允熥笑道,“可以理解,谁让官府只知道盘剥呢。商人们虽然重利,可明白信用是立身之道言而有信。不像官府,说什么就是什么,而且吃亏的人还没地方说理去。”
说着,喝口茶,又道,“不过票号倒是给了朕一个启发,朕想开设一家官营的票号!”
张紞一怔,心头狂跳。
“好比天下各镇的军饷,每年都是户部运送过去,长途跋涉且不说路途艰难,往往十成之中能发到士卒手里六成,已算是烧高香了。”
“可若用银票代之。”朱允熥沉思道,“朕的想法是这样,天下的士卒官员都登记造册,人按照编号做一个存折,标明姓名军饷如何。士卒本人或者其家人,可以拿着存折去当地的票号兑现。”
“票号是见折即兑,不想兑现的可以存储,票号给与一定的钱息。每逢战事,朝廷有恩赏下去,也是如此兑现。”
“就等于户部直接给士卒官员发钱,可省去损耗和盘剥,更可以杜绝喝兵血吃空饷,你看如何?”
张紞端坐,皱眉思索。
“臣说些不当的话!”张紞并没有开口奉承,而是表情极其凝重,“这事皇上您,想简单了!”
朱允熥没有生气,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示意对方说下去。
“臣虽未在中枢做官,可也知道朝廷每年的军费是充足的。但发放与否,皆在于户部。”
“即便是国库有钱,也从没有实饷准饷,都是延迟发放。设置钱庄于户部之下,用以发放军饷,倘若再有延迟或者国库拮据,这钱从哪来?”
“届时,朝廷的信誉何在?”
“再者朝廷每年征收的赋税,即便是用以军费的两淮盐水,也都是银铜布粮等物掺杂而成。都换成银钱的话,国库哪来那么多银子?”
“就算是国库有银子,可......”说着,张紞下拜,“谁能保证,这钱永远都能专款专用呢?”
其实张紞说的已经很含蓄了,钱庄执行最大的障碍,恰恰就是朝廷,恰恰就是官府。
“你先起来,听朕说完!”朱允熥抬手,继续道,“朕也有和你一样的担忧,所以朕想的是,这钱庄可以�


相关章节: 第121章 走人情(1)第120章 大风歌(2)第119章 大风歌(1)第118章 宫城夜话(2)第117章 宫城夜话(1)第116章 朕的坑(1)第115章 税吏(2)第114章 税吏(1)第113章 内情(2)第112章 内情(1)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