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172章:考校大孙

第172章:考校大孙


推荐阅读: 帝豪集团叶辰萧初然上门女婿叶辰萧初然最强入赘女婿叶辰萧初然璀璨人生叶辰萧初然新婚夜,植物人老公忽然睁开眼我有九千万亿舔狗金陈远林书彤锦绣农女种田忙杨若晴骆风棠沈初薄暮年重返84:从收破烂开始致富从一人开始开发诸天万界呵呵,主角太多了千骗万化


  河南是华夏文明起源地之一,这里被人称为中原,自古至今都是一个存在感极强的一个地方。
由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东西南北交通中心,自古就是战略要地。
和平年代还好一点,但是一旦遇见战争年代,那就是诸侯逐鹿的地方,战争根本就不会停。
河南地区,在今年二月黄河决堤,期间就已经赈灾过一次了。
水灾还未过去,蝗灾跟旱灾就来了,现在又来一个特大的瘟疫。
报信上说是有大约三十多万人受灾,但就这统计数据,朱元璋心中非常的清楚。
远远不止!
像瘟疫这等灾情,任由传播的情况下,受灾人数再翻上十倍,都很有可能。
且像瘟疫这样的事情,根本无法统计,都是远远避开,谁都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出事。。
朱元璋听完茹瑺的讲述后,紧皱的眉头,没有丝毫松开的迹象。
片刻后才对户部尚书赵勉问道:“赈灾的粮食,现在已经筹备了多少了。”
赵勉闻言,身子一震,语气颤抖的说道:“回禀陛下, 户部在了解到灾情的同时,于昨夜已经开始紧急筹备, 目前...目前大约可以调动三百多石粮食过去。”
三百多石, 大约是四万多斤的粮食。
但面对几十上百万的灾民, 三百多石,能够维持多久?
朱元璋自小是贫农, 三百多石咋一听好像很多,但对受灾的河南地区来说,真就是杯水车薪。
“给咱解释解释, 为何只有三百多石。”朱元璋森然的问道。
赵勉连忙述说:“启禀陛下,河南地区自进今年二月始,灾荒不断,赈灾的粮食从未停歇过,一直在尽力的输送。”
“如今整个户部能够筹备到的粮食, 都已经全部筹备过来了, 这三百多石, 还需从粮商手里购置一批。”
“如今米贵, 恰逢秋收未到,便是粮商手里的粮食也不尽多,所用花费已然远远超出。”
“再加上今年各地灾荒不断,赋税减少,国库如今已然告急,臣实在是想不出法子抽调出来。”
朱元璋呵斥道:“咱两月前, 就让银作局批了三百万贯宝钞过去,你告诉咱,这才仅仅过了两个月,就没了?”
“这其中的钱财去向, 尔等户部莫非是私吞了不成。”
赵勉吓得连忙跪地, 解释说道:“陛下明察,臣自担任户部尚书以来, 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陛下宝钞下来前,户部这边于军部早有大量欠饷。”
“银作局的宝钞一到, 就立马发放了下去,结清欠饷,其中耗费宝钞将近一百二十万贯,米一百三十石。”
“未有入账, 出账不断,臣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望陛下明察秋毫。”
朱元璋闻言,右手一把抓住龙椅扶手,抑制自己即将发飙的情绪。
往常来说,遇到这样的情况,赵勉不说直接处死,革职是指定跑不掉的,但现在的朱元璋终究还是忍不住了。
按照大孙教的法子,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而后缓缓吐出,朱元璋这才感觉自己稍微舒服了一些。
而后问道:“现如今这般情况,尔等可是还有什么法子可以应对此事。”
朱元璋没有提‘以工代赈’的事情,这般大规模的灾荒,以工代赈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以工代赈只有对于小型的灾荒,受灾人数在数万之内,才能有明显的效果。
一旦人数接近或超过十万,以工代赈就没有了任何的意义可言。
面对陛下的问话,下方几个尚书相互对视一番,均是保持沉默,包括后面的群臣,也是低头不语。
能有什么办法呢,遇到灾荒,唯有首先赈灾才是,但就目前而言,大明的财政赤字,国库都要空了。
挤出来三百多石,显然这还是户部尚书赵勉的能力不错,换作他人面对如今境地,估计只有干瞪眼的份。
“瘟疫的事情,太医院派遣医官,研究处理,另银作局再印宝钞两百万贯,以用于此次灾荒,当地各医署协调处理瘟疫之事。”


相关章节: 第177章:大明皇家宝钞司第176章:蠢蠢欲动的朱元璋第175章:爷孙辩论第174章:咱大孙有大智慧第173章:大孙的钱粮,真的很多(日万,求月票)第171章:大水之后必有瘟疫第170章:对高丽往后的安排第169章:调五千人让大孙练练手第168章:咱大孙,是不是咱大孙呢第167章:有被震慑到的蓝玉(求月票)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