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梁寒郡的日记书


推荐阅读: lol:我选择弹幕最多的打法特比伦世界表象背后综漫:从在地错捡到女神开始慕槿花开时成为天命反派是什么体验致力想要守护的世界四合院之柱子我功德无量圣魔神之剑中医在纽约崛起从金融开始足球:谁说这货只会传球?

  书籍和报纸的价值,走的是两种不同的路线。

  好书自然是经典的,无论在什么样的年代和时代背景下,好书都有其阅读的价值,能够发人深省。相比之下,报纸的作用在实效性,越快越准,才是其衡量的标准,等到妇孺皆知,报纸的内容的价值也就下滑了。

  所以从价值来看其内容、写作手法,一个是永恒性、真理性占比多一些,要强调美感,复杂,或者稳定;而另一个则强调准确性、新鲜度、真实性,强调描述事情的准确,或言简意赅,或生动形象,有吸引人阅读的能力,甚至是吸引人攀比阅读的能力。

  其它的话,优点自然是多多益善,不过主要的功能差不多该这样。

  谁不希望自己写的书籍吸引人呢?谁不希望自己写的报纸可以被别人珍藏呢?是吧!

  有句话我很喜欢,叫我手写我口,有时候拿文言文写文字确实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真就有一种胡言乱语,令人不明觉厉之感,太唯美了,文字本身的功能就少了许多。

  稿费这个东西,现在人们习惯白嫖了,羊不出羊毛,自然传羊毛衫的人就少了呗。或者,羊毛太少,就不可能人人穿羊毛衫。

  我在想的是,越来越多的东西共享了,越来越多不知所云,驴唇不对马嘴的用法出现了,会不会其实是一种新的禁锢?来自己自由的禁锢,来自己淹没的禁锢?

  这时候人就如同草履虫,凭借着身上不多的通道蛋白,吸收自己喜欢的,或者吸收一些精华部分。我不知道,好的,优质的通道蛋白会不会也便宜得很,因为虫子们不需要,只凭借自由扩散,内心便完完全全可以被营养物质所占据,但这样,会不会失水太严重了呢?

  所以我还是愿意在密度不大的地方,一点一点积累、收集我想要的小玩意儿。

  有冲突时,闭口不谈为上上策,其次是打架,下策是动嘴谴责,最后下下策是动笔。

  什么也不说自然你好我好喽,可以装作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彼此什么也没有的。打一架,伤好了,也就算了,无关痛痒还是一段可以回望的记忆。而语言,伤人的程度,太久远,太深刻,竟可成为一个人一辈子都好不了的伤痛,可待到一个人成熟了,也会觉得,被人骂的确可以快点成长,只不过这段关系被献祭掉了,仅此而已。然而,下笔成文,或名垂竹帛,或遗臭万年,虽不动声色,可文字就如同石碑一样静静地躺着,给予所有查看它的人,完整的过去的记忆,难以磨灭的记忆。

  为什么强调好习惯的养成呢?不是因为新习惯养成困难,而是旧的占据着位置,永远也忘不掉,只能常常伴随左右了。

  最可怕的是,失败了,失利了,新却习惯于不痛,不痛了就懒了,懒得改变也就这样了。

  知道自己差劲和不知道自己差劲究竟有何分别呢?知道的话,只是让自己没那么咋咋呼呼了,没有那么多期待了,更安静了,放得下,舍得出了,自己不是什么聪明人,为什么不慢慢来呢?

  虚心呗!

  真正的大师,永远怀着一颗学徒的心

  怀着学徒之心的学徒,是真正的学徒

  哲学的句子是,你是什么,你看这句子就是什么,也就是说,这个句子的意蕴是无穷的。

  今天接收一个新的概念叫路径依赖,我想知道的是,它与巨匠精神或者,坚韧不拔是否对立。

  先问问我自己是否有巨匠精神或者坚韧不拔。这显然是否定的,我所谓的坚持,只是试图用不耗费能量的小坚持小损伤,妄图从大范围上拯救自己的弱点,这是一种妥协或者惯性上的懒惰,并不是真正的坚持。

  我该怎么办呢?我找借口做的,或者自认为喜欢的,到底是不是退而求其次而选择的备用方案,渐渐地,这种行为驱动带来的结果越来越被形式化了。我走在一个虚拟的努力之路上,这是一个披着外衣的,错误的,堕落之路。

  我打算过


相关章节: 理(2023.3.10)吐槽(2023.3.11)错(2023.3.12)捉襟见肘(2023.3.13)能力(2023.3.14)梦(2023.3.16)小白鼠(2023.3.17)冷(2023.3.18)《尼采谈自由与偏见》(2023.3.13)意义(2023.3.19)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