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隋唐天字七书


推荐阅读: 咸鱼的悠闲人生疯了吧!你真是御兽师?三国之我是个小兵游戏就位,玩家登场新言同记恶鬼当道斗罗大陆之小丑斗罗同礼录凡人之散修之路网游之帝国浮沉乌鸦给了我一双眼落雪之战

  俗世和宗教二种力量,终于正面两相谈。

  但似乎是一个死局。

  智者大师非常清醒地知道自己的追求和底线,他也很清楚杨广的坚持和目的,这二者无法调和。

  于是,智者大师提出“四愿”。

  他提前给自己留了一条退路,这四愿实际上,让自己处在一个可以来去自由,而不受责备和处罚的境地。

  他对杨广提出了四个愿望,这也是他和杨广见面的条件。

  一愿勿以禅法见期。

  他让杨广不要对自己期望过高,不要指望自己传授衣钵。

  二愿不责其规矩。

  希望自己能不遵守世俗的交往规则,来去由心,然后又可以不受责罚。

  三愿,若得传法,勿嫌轻重。

  智者大师深知杨广如此处心积虑,邀请自己来江都,又亲执弟子之礼。

  那么,杨广跟从自己受戒受法,成为自己的弟子,以便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已不可避免。

  但他却必须要留一手,他只能接受杨广成为自己的弟子,但不能让杨广在名义上成为自己的衣钵传人。

  否则,在世俗民众之间,必然会产生困惑。

  智者大师一再强调可以让杨广受戒,但不传衣钵,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圆融和变通。

  也就是说,智者大师同意杨广在佛教内,拥有一个名正言顺的地位。

  杨广可以成为江南佛教首领,智者大师的弟子,但他不同意让自己天台宗的道统传于杨广,而中道废黜于一个政客手中。

  最后,智者大师提出自己在江都之行后,退出的方式。

  即第四愿,若自己丘壑念起,请求杨广放任自己,饮啄江湖以卒残生。

  杨广读此四愿,心中通透,知道智者大师之志不可勉强,他也明白智者大师心存更大的追求。

  他更知道,对于佛教的招抚,需要一个过程,无法一步登天。

  但他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可以拥有一个显赫的佛教身份,成为智者大师的弟子。

  一家人好办一家事,在江南的佛教体系内,就完全可以名正言顺地推行自己的佛教政策了。

  杨广展现了政治家的妥协和成熟,他同意了智者大师的四愿。

  杨广和智者大师,就江南的佛教发展,达成了第一次共识。

  以后的发展,就如智者大师四愿中写好的剧本,一一体现。

  杨广充分利用智者大师进入江都的机会。

  他将此事办成了江南佛教的盛事,给足了自己和智者大师的面子,同时也表明,杨广已正式成为事实上的江南佛教的代言人。

  作为江南最高的政府首脑,他也确立了自己江南佛教最大的支持者和庇护者的形象。

  杨广为了迎接智者大师,劳师动众,专门举办一个千僧宴。

  盛世盛典,在这种难得一见的盛大场面下,智者大师为杨广授菩萨戒,杨广则十分恭敬地正式拜智者大师为师。

  这是杨广第一次自主策划主持的大规模名场面。

  这种气场和声威,非常深刻地铬印于杨广脑海中,这也开创了杨广正式登基以后,万事求大求全求面子和气势的先河。

  智者大师为杨广取了一个法名,叫“总持”菩萨。

  这本身就是对杨广的佛教保护者身份的间接承认,这是一种妥协,这同时也是智者大师的底线。

  智者大师非常清楚道不同,不相为谋。

  拜师仪式一完成,智者大师立即要求重返荆湘的旧日丛林,可见此次东来,智者大师本来就了无住意。

  但杨广显然不想错失笼络智者大师的机会,便几次三番请求智者大师留在江都,这样杨广才能更好地利用智者大师在江南佛教的影响力。

  智者大师心硬如铁,当杨广坚持己见时,他立即撕破脸皮,当场和杨广翻脸,拂衣而起,并且对杨广说:“先有明约,事无两违。”

  杨广知道


相关章节: 第76章 神行太保燃烛盗,敦煌戍卒百战横第77章 天地茫茫逃无路,万里追踪海波平第78章 一腔忠贞三朝老,谯国夫人幕府开第79章 知远黑发童颜日,三教合流江南时第80章 三请四愿为智者,吴语软侬非他乡第82章 江都已失智者意,天台悠然开派成第83章 四十六字真言在,天台三论动地来第84章 七十二贤为余数,一石浊酒任浮生第85章 江南忠骨埋长安,修乐引发朋党案第86章 国运从来无关乐,一生宿命两代人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