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隋唐天字七书


推荐阅读: 咸鱼的悠闲人生疯了吧!你真是御兽师?三国之我是个小兵游戏就位,玩家登场新言同记恶鬼当道斗罗大陆之小丑斗罗同礼录凡人之散修之路网游之帝国浮沉乌鸦给了我一双眼落雪之战

  不反叛,必然和杨勇杨秀的结果一样。

  反叛,似乎有另一种可能。

  反叛似乎是必须的,但清醒而有理智的人,都知道杨谅的起兵,必然失败。

  杨谅的司马皇甫诞直言进谏,认为不应该起兵,但杨谅已是箭在弦上,不可不发。

  皇甫诞知道多说无益,他也只能尽天命,听人事。

  皇甫诞流着泪说:“窃料大王兵资非京师之敌,加以君臣位定,逆顺势殊,士马虽精,难以取胜。”

  然后,他点出无法承受失败的后果。

  皇甫诞接着说道:“一旦身陷叛逆,絓于刑书,虽欲为布衣,不可得也。”

  杨谅见皇甫诞不但不支持自己,还说出如此丧气之话,不由大怒,就将其投入狱中,等待秋后再仔细算帐。

  杨谅其实有一个很好的开局。

  王頍作为其主要的谋士,献上了高明的战略,他认为做事最重要的是名正则言顺,先要明确起兵的目的,要打出一面鲜亮的旗帜。

  王頍对杨谅献上了二策,一是占据京城大兴,自己当皇帝,“王所部将吏,家属尽在关西,若用此等,则宜长驱深入,直据京都,所谓疾雷不及掩耳。”

  然后,他提出了一个次一等的战略目的,“若但欲割据旧齐之地,宜任东人。”

  以当日事势而言,此二者都足以和杨广争一日之长短。

  杨谅显然缺少决断力,他犹豫不决,采取了一个折衷的方案。

  他兼收并蓄,同时重用这两个阵营之士。

  并且,在起兵的目的上,杨谅也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他说了一句话,”杨素反,将诛之。“

  因则,杨谅向天下公布的起兵目的,竟然只是诛杨素,清君侧。

  这是更次一级的战略了。

  从这点就足以看出,杨谅有造反之心,却无造反之志,更无造反之才。

  杨谅根本就不是一个造反的料。

  他没有直接反对杨广,也许杨谅的造反,只是自保,表面上好象给自己留了后路。

  却不知造反之道,从古至今,成王败寇,从来就没有回头之路可以走。

  以诛杨素,清君侧的口号起兵,就让将士无必死之心,也无赴死之志,根本就没有可以预见的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的荣誉或者实利,可以去争取。

  杨谅还未开战,就已经失败了一半。

  他接着又犯了一个错误。

  在具体的行军计划上,裴文安贡献了最佳的方略,他的方案总结为八个字,“四处略地,直捣关中。”

  这个策略最重要的核心,在于后四个字,那就是趁乱抢渡黄河,顿兵大兴城下,实施斩首行动。

  裴文安胆气俱壮地表示,“文安请为前锋,王以大军继后,风行雷击,顿于霸上。咸阳以东,可指麾而定。京城震扰,兵不暇集,上下相疑,群情离骇,我陈兵号令,谁敢不从!旬日之间,事可定矣。”

  这是上策,杨谅此次起兵并没有成功。

  但十几年后,李渊却几乎是完全遵照裴文安的方略,从太原出发,沿汾河谷地,抢渡黄河,直下长安,创立唐朝。

  杨谅正式起兵,势如破竹,黄河在望,关中在望。

  黄河边上重镇蒲州(今山西永济蒲州老城)的易手,是杨谅军事行动的高光时刻。

  他亲自挑选了几百精锐,假扮成行宫的宫人,回归京城,竟然一路无惊无险,混入城中。

  杨谅毕竟在山西之地,久作经营,蒲州的豪杰们,也在内响应,因而,这座被杨广寄予厚望的黄河东边的重镇,也是京城力量的最大的据点,竟然不费吹灰之力,就被杨谅控制住。

  形势一片大好,只要再乘胜渡过黄河,就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关中平原,而京城大兴,就暴露在杨谅的兵锋之下。

  但战事却发生了吊诡的转变。

  在裴文安即将渡过黄河之际,杨谅忽然一道急令,停


相关章节: 第108章 五儿同室共操戈,杨素一人掌天下第109章 万岁空负万岁名,李纲无愧刚正誉第110章 治人者人恒治之,再回首不复当年时第112章 惊变一朝生成日,杨广新登大宝时第113章 杨勇废立身已殒,杨谅惊闻欲起兵第115章 子雄单骑下幽州,杨素怒斩三百士第116章 杨谅终无造反命,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17章 空怅望三大势力,将崛起世界中心第118章 都洛阳其来有自,搞基建杨广称王第119章 洛阳城西苑为佳,义仓制洛口居首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