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隋唐天字七书


推荐阅读: 咸鱼的悠闲人生疯了吧!你真是御兽师?三国之我是个小兵游戏就位,玩家登场新言同记恶鬼当道斗罗大陆之小丑斗罗同礼录凡人之散修之路网游之帝国浮沉乌鸦给了我一双眼落雪之战

  李世民是个狠人,不过,这一次,他是对自己狠。

  虽然在慈涧之战中,李世民亲身犯险,侦察敌情时,差点被王世充一口吃掉。

  但吃一堑长一智,似乎对李世民并不适用。

  人一旦形成某种习惯,就会形成惯性,李世民在洛阳围城战中,同样坚持亲力亲为,深入前线,察敌虚实。

  这是他一贯的作战风格,但王世充也是知兵的人,洛阳,他是唯一的王,李世民敢出击,他就敢应战。

  又是一次惊险万分的肉搏战。

  李世民这一次不敢过于大意,他率领五百精锐骑兵,耀武扬威地登上北邙山魏宣武陵,凭高望远,指点形胜。

  远来是客,来而不往非礼也。

  在自己的地盘,王世充想都不想,就亲自率领一万人,务必要将李世民留下。

  重重围困之下,李世民又一次面临绝境。

  王世充的骁将单雄信,是当世的马槊高手,号称“飞将”,可谓是军中无敌手,万人丛中可轻取敌人首级。

  但他碰上了尉迟敬德,这个被后世神话了的绝顶高手。

  既生尉迟,何生雄信。

  高手对上绝顶高手的差距一目了然,尉迟敬德跃马大呼,左冲右刺,在单挑中将单雄信刺落马下。

  王世充的军队看到尉迟敬德如此神勇,又如此拼命,都心存畏惧,无人敢正面挡其锋芒。

  于是,包围圈出现了一丝松动。

  再加上李世民又一次展示了天下无双的箭术,二者相得益彰,竟然在冲出重围之后,又杀入重围,进出往返,在王世充的军队之中,如入无人之境。

  屈突通既是雪中送炭,又可谓锦上添花,适时率领大军来援。

  此战非常侥幸,如果在战斗前期,不是尉迟敬德横空出世,李世民只怕已经凶多吉少。

  这体现了李世民的知人善用,用人不疑,正如李世民战后对尉迟敬德说:“比众人证公必叛,我独保无它,何相报之速也。”

  实际上,尉迟敬德侥幸捡回了一条命,他在此战之前,差点被李世民杀掉。

  这源于李唐军队的组成结构。

  李唐的军队和王世充军队有非常大的不同,王世充根基尚浅,又多名不正言不顺,只能靠权谋和暴力控制下属,让他们为自己卖命。

  但李唐军队的局面,却要优胜很多。

  他们的成份相对单一,将士上下用命,即使是投靠过来的旧隋军队或是隋末群雄,也由于李唐蒸蒸日上的形势,和可以预期的未来,他们也能和李唐同乘一条船,保持同一条心。

  最具代表性的是屈突通。

  他现在名义上是高居李唐一朝的兵部尚书,但在战时,这更多是一种虚职,因为他是旧隋的耆老宿将,经验丰富,实际上长期在李世民帐下做长史。

  这是一种必要的老少搭配,或许才是屈突通真正的位置。

  李世民年轻气盛,气血方刚,需要一些老谋深算的老资格在旁边提点。

  屈突通感激李渊的知遇之恩,也以身许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攻打洛阳城,自然不可能少了他的身影,但屈突通当时有二个儿子在洛阳城中。

  作为事实上比大兴城(都城长安)更要兴旺的洛阳城,才是杨广心目中,真正的都城,原隋朝官吏,家属们大都在洛阳。

  在东征洛阳之前,李渊苦口婆心地对屈突通说:“东征之事,今以相属,其如两子何?”

  屈突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至尊释其(自己)缧囚,加之恩礼,既不能死,实荷再生。当此之时,心口相誓,暗以身命奉许国家久矣。今此行也,臣愿先驱,两儿若死,自是其命,终不以私害义。”

  李渊看到屈突通坚毅的神情,知道屈突通是那种说一不二,言出法随的人,不由从心底赞赏说:“徇义之夫,一至于此。”

  屈突通只是一个代表,对于新附之众的招抚,李


相关章节: 第210章 权在手何须禅让,质不同必然区分第211章 城虽得人心尽失,隋终亡覆巢无卵第212章 家臣家将家天下,假仁假义假大空第213章 掠地虽广根未稳,西边猛虎出关来第214章 玩制衡多头共进,谋一地全局为先第217章 末世浮沉雨打萍,三分莫若两雄争第218章 不问出身起陇亩,天降大任于斯人第219章 时也命也夏当立,运乎势乎许合亡第220章 朝为田舍暮登堂,四战之地择为上第221章 错杀两人错一线,再阻幽州再失先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