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隋唐天字七书


推荐阅读: 咸鱼的悠闲人生疯了吧!你真是御兽师?三国之我是个小兵游戏就位,玩家登场新言同记恶鬼当道斗罗大陆之小丑斗罗同礼录凡人之散修之路网游之帝国浮沉乌鸦给了我一双眼落雪之战

  李世民年轻而富有朝气,这是他的优势,可以锐意进取,永不止息。

  但同时,年轻也意味着经历和阅历相对浅薄,一人之力,不可能胜过一个团队,好汉也要三个帮。

  李世民需要帮手。

  在他即位之始,面对百废待兴,复杂多变的局面,李世民自己心中也没有底,他颇有些犹豫地问大臣们说:“今大乱之后,其难治乎?”

  魏征是个坚定的乐观派。

  他简单而坚定地回复道:“大乱之易治,譬饥人之易食也。”

  魏征展望新朝,必然会很快出现大治之世。

  “圣哲之治,其应如响,不疾而速,期月而可,信不为过,三年成功,犹谓其晚。”

  封德彝是现实主义,他持悲观态度。

  因为当时李渊虽然号称太上皇,却占据了太极主殿,而李世民是通过政变上台,各派势力混杂,人心各异。

  甚至很多人都结下解不开的血海深仇,很难拧成一股绳,如果互相推诿扯皮,想要治世,那就难上加难。

  他不无忧虑地说:“(魏)征书生,好虚论,徒乱国家,不可听。”

  但李世民必须迎难而上。

  他天才型地唯才是用,对于臣下的过错,既往不究,以身作则,终于消弥裂缝,开创了治世。

  这种君臣一体,臣下融洽的关系,就连长孙无忌也视为一大盛事奇事异事。

  他曾在丹宵殿的一次近臣宴会之上,不胜感慨说:“(魏)征、(王)珪,昔为仇雠,不谓今日得同此宴。”

  仇敌可化为朋友,彼此有隔阂的旧日臣僚,在大环境之下,每个人也都尽心尽职,克己奉公。

  大唐国势,蒸蒸日上。

  但君臣相处,依然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磨合。

  即使后世称为贤相的房玄龄,因为出身于山东,并非关陇集团圈子中人,在李世民手下为臣,依然战战兢兢。

  有时被李世民谴责之后,会连续几天至朝堂之上,向李世民诚心请罪。

  并且他在李世民成为皇帝的第一个三年,基本上只是奉命行事,而非以天下为己任,当仁不让地成为国之栋梁。

  伴君如伴虎,何况是以奇谋秘计送李世民上位的房玄龄,以过往历史而论,能得善终,都是烧了高香。

  鸟尽弓藏,过河拆桥,古今同一。

  即使房玄龄如此谦谨谨慎,一心奉主,也依然免不了一身骚。

  对房玄龄的弹劾来自于权万纪。

  权万纪因为自己年末的考评,评分较低,就举报房玄龄和王珪徇私舞弊。

  有报必究,有错必举。

  李世民想追究他二人可能的过错。

  但对于这种核心大臣,没有重罪就去勘核,既损威严,又伤国体,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魏征又一次站了出来进谏说:“使推之得实,未足裨益朝廷;若其本虚,徒失陛下委任大臣之意。”

  李世民这才停下了想要问罪的计划。

  即使魏征本人,一样面临过“私其亲戚”的指控。

  李世民指令温彦博去推究其事,但魏征一身正气,指控被证明是一种污蔑。

  但温彦博作为皇帝的代表,总不能说是皇帝污蔑冤枉了重臣。

  于是,他说了一句在历史上很有意思的话。

  在奏章中,他写道:“(魏)征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

  这让李世民抓住了一个小把柄。

  估计他平时被魏征批评习惯了,并不是很愿意直接面对魏征,他让温彦博代表自己转话说:“自今宜存形迹。”

  以示魏征虽然清白,但显然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但魏征一根肠子通到直,对此事不依不饶。

  过后某一天,他在朝廷之上面见李世民时,又把这件事情翻出来了。

  他挺身抗言说:“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


相关章节: 第263章 至公虽难终有成,纳谏有容贞观风第264章 先导后悦终难纳,三省六部判五花作品相关隋日中天以天之名第266章 三番五次辞交趾,金銮殿上溅五步第267章 死刑五覆足堪怜,以王为王乃至公第268章 官多赏滥终是虚,一代新人胜旧人第269章 生前屹立万山巅,死后恶名已如烟第270章 身怀长技足为雄,古今难求两君臣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