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隋唐天字七书


推荐阅读: 咸鱼的悠闲人生疯了吧!你真是御兽师?三国之我是个小兵游戏就位,玩家登场新言同记恶鬼当道斗罗大陆之小丑斗罗同礼录凡人之散修之路网游之帝国浮沉乌鸦给了我一双眼落雪之战

  皇太子李承乾的属官,都是当代名儒,是王佐之才,却不是争霸之士。

  这和魏王李泰一系官僚孜孜求进,大不相同。

  其中道理,不言而喻,太子是帝国将来的皇帝,其师傅们自然需要教导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究名重言顺,以德以功以名为重。

  但魏王李泰以四子的身份,想要夺嫡,就需要长于政治,融汇八方的干练官僚。

  况且,李承乾的师傅们,都是由李世民指定,以辅佐太子成为未来合格的皇帝而言,李世民确实安排了当世最优的老师,可以让李承乾耳濡目染,功德日新。

  可惜,李承乾终究不是那个可以托付天下的人。

  他得人而不能用,可谓失人。

  太子左庶子是大名鼎鼎的于志宁。

  他是北周太师于瑾的曾孙,于志宁在李渊入关时,率领乡党归降李渊,是元老级别的旧人。

  他也是李世民时代的十八学士之一,虽然他只是文士,但在李世民心中占有特殊的位置。

  有一次,权贵们欢聚内殿,李世民没有看见于志宁的身影,心中大感奇怪。

  左右侍臣如实上奏说:“敕召三品已上,(于)志宁非三品,所以不来。”

  李世民并不是个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人,听到这个消息,他立即召来于志宁,特别允许他参与宴会,并且当场加授他为散骑常侍,行太子左庶子。

  李世民推诚布公地对于志宁说:“古者太子既生,士负之,即置辅弼。……今皇太子既幼少,卿当辅之以正道。”

  皇太子的左庶子,职责重大和压力等身,一般都会成为新朝皇帝的核心大臣,可见在李世民心中,于志宁足以托付家国。

  这是一种巨大的荣耀,也是李世民对于志宁的心理定位。

  于志宁没有辜负李世民的重托,他尽心尽力教导李承乾,或者是觉得李承乾过于不上道,于志宁便走了一条曲线规谏的路。

  他写了一本书,叫《谏苑》二十卷。

  当然,于志宁也不仅仅只是写写书,对于李承乾的错误,他也一样明确指正,以不负李世民托付之义。

  但李承乾孺子不堪教,也太不上道了。

  即使再加上一个大儒,也依然白费力气。

  当世大儒,魏晋南北朝经义集大成者孔颖达,写出了传世之作《五经正义》,一改版本繁多,经义错漏,歧义丛生的弊病,成为后世读书人的格式化范本。

  他是李承乾的右庶子,虽然尽力规谏,多所讽喻,也无济于事。

  李承乾依然我行我素。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李承乾所做所为,太子府中人看在眼中,很多人怕说多错多,惹怒李承乾,为了免祸,他们开始明哲保身。

  规谏既然不顶用,那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李承乾胡作非为。

  或者这也是一种免祸之道。

  这种理念的代表是令狐德棻。

  他是二十四史中《周书》的主修者,实际上,他参与二十四史中八史的编撰工作,是当世知名的大家。

  但他近距离看到李承乾的倒行逆施之后,身为太子右庶子,竟然无只言片语进谏。

  天道有轮回,自保虽然是一时之计,却非长久之策。

  在李承乾事败,太子之位被废,太子府人员,被秋后算帐时,于志宁被免于苛责,但令狐德棻等却被免职。

  可见天理公道,自在人心。

  但不处其境,不承其压,也无法苛责于人。

  因为李承乾不仅离经叛道,他还准备大逆不道。

  如果说李承乾以往所做所为,已经失去李世民的信任,也伤害了李世民作为一个父亲的心,但父子之情,家国之事,并没有绝对恶化,也不一定就被判了死刑。

  从当时情势来看,李承乾太子之位虽然岌岌可危,但李世民还想再救救他,再给他一次机会。

  这可以从李


相关章节: 第291章 千里入藏岂惜女,碛西经略自伊州第292章 国有隙外患乘之,兄弟争终将失国第293章 身为傀儡何须恶,事到临头悔方迟第294章 万里归宗西州立,软硬兼施帝王心第295章 兄弟再起夺嫡意,明争暗斗两为难第297章 刚而易折有万纪,既蠢且坏唯齐王第298章 本无才空觊大位,虽有谋难得始终第299章 法不容情空怅望,螳螂捕蝉多事端第300章 为人作嫁实堪怜,前事不忘后亦然第301章 名虽立实或不足,一片苦心为社稷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