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武侠之父


推荐阅读: 绝望归来斗罗:我能召唤诸天女神幻梦天机我的1999我以武道镇万界仙人消失之后快穿三岁半:团宠小奶包甜又软我成了崇祯的供应商柳镇伏魔记人间升格创世英神苟在末日魔道成圣

  邓铮记得很清楚,前世记忆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后,金庸先生几乎是独领的。【】

  不仅作品一再版行,相关专业评论在北大几位教授力撑和“金学研究”的名目下,陆续出笼。

  甚至在很多大学中,学生纷纷成立“金学研究社”,更有研究生直接以金庸小说为硕士论文题材。

  此外,影响力最巨的电影、电视传播媒体,也推波助澜,争先恐后地改编金庸作品。

  这一点,就金庸先生而言,肯定是实至名归的。

  不仅他的作品的质量足以说明,就是环绕在金庸先生作品周围所架构出来的金学“体系”之宏伟,也可见一斑。

  金庸先生的备受瞩目,就武侠小说的定位而言,无疑为它步上文学的殿堂筑下深厚的根基,从此,武侠小说大可昂首阔步,挺立于文学天地之间了。

  但是,挟着一片望风披靡架势而在侠坛创建霸业的金庸先生,在“天下归心”之下,也往往被后来的无数评论家和重磅粉丝过分夸大了他的影响力,甚至衍生出“先有香港的金庸武侠,才有其他武侠小说”的误解。

  导致后来读者出现严重的“排他现象”,非金庸不读,非金庸不说武侠,不但违背了武侠小说发展的事实,更忽略了与之同时期上百位武侠名家**自足的努力成果,也为后世武侠大没落写下了注脚……

  实际上,这个“其他”如果仅指中国大陆武侠倒还说得过去。

  改革开放前,因为金庸先生所创《明报》“北望神州”版块存在严重政治倾向问题,他的小说在内地是*中的*。

  所以老先生1972年封笔,但一直到1981年。南巡伟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自接见,并称“欢迎查先生回来看看。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你的小说我读过,我这是第三次‘重出江湖’啊!你书中的主角大多是历经磨难才终成大事。这是人生的规律。”

  随后,金庸武侠小说才在内地“开禁”。并很快成为畅销书。

  需要注意的是,“开禁”是十几家出版社的“自觉行为”,既没有官方的“解禁令”,也没得到金庸先生本人的授权。

  因此,整个80年代,除了一家出版社的《书剑恩仇录》外,其余让一代青少年在租书摊前如痴如醉、欲仙欲死的近百种金庸武侠小说,皆为盗版!!!

  一直到1994年正式出版的三联版《金庸作品集》。才是内地第一套正版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但是绝不能说“先有香港的金庸武侠,才有台湾武侠小说”。

  事实上,四九年前后,大陆文人纷纷流亡于港、台二地,其间不少深受民初武侠小说影响的作家,藉笔耕糊口,开始以武侠小说创造个人写作的生涯。

  台湾的武侠小说,其实是与香港同步成长的,甚至严格说起来,比香港还来得早。

  在1954年梁羽生先生开“新派武侠”之先河。创写《龙虎斗京华》之前,台湾那边,夏风在1950年已经连载了54期的《人头祭大侠》。孙玉在1953表了《风雷雌雄剑》,太瘦生在1954开始连载《独眼鬼见愁》……

  这些作品,虽然无法摆脱民初武侠小说的影响,仍属于旧派的范畴,但毫无疑问地,却为台湾的武侠小说缔造了一个新的契机。

  金庸先生的“新派”武侠小说,对台湾的武侠的确产生相当大的刺激与影响。

  但是,同样由于政治性因素的掣肘,它传入台湾。远比一般人臆想中的要晚,一直到1970年后才“改头换面”地悄悄流传。

  比如:《侠客行》改成古龙所著。名为《飘泊英雄传》;《笑傲江湖》改成司马翎所著,名为《一剑光寒十四州》等等。总之。不能“正名”。

  而早期的台湾名家,如郎红浣、成铁吾,及中期卧龙生、司马翎、诸葛青云等,包括另一位天才宗师级人物古龙的早期作品,在金庸作品传入台湾之前,基本都是**自足发展,沿袭的


相关章节: 章 179 刀山球章 180 捏一把汗(先上一更,12点前还有)章 181 焉知非福章182 发书消息传出章183 存继章185 千头万绪章186 偶遇章187 果然大惊喜章188 万丈高楼平地起章 185 千头万绪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