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明第一能臣


推荐阅读: 掌运万星幼儿园生活思考小吴的孤独日记大明:我摆烂了,老爹是胡惟庸费伦的刀客激情澎湃的青春水助手人王:从上海滩开始签约AC米兰后,我开摆了重生之神级操盘手诸天之苦海亿万重御剑策

  而朱元璋虽然不怕这些手下败将,却也是不想在徒添麻烦,索性直接一刀切,禁海了事。

  所以面对李洪问题,朱元璋有些不解,为什么李洪突然会问他开海的问题。

  李洪则是一脸理所当然的回答道:“开海当然是为了取利啊!”

  听闻此言,朱元璋却是突然哈哈大笑言道:“我大明地大物博,等到将蒙古人彻底赶回草原上,北方尽收圣上之手,再将蜀地和滇南打下来,洪儿想要什么物件没有,何必费心思开海呢!”

  “至于取利一事,呵呵,说起来还真是要计你小子一功,那盐税和贩盐的红利,已经让国库丰盈,商税改制的成果也十分显著,现在朝廷可是半点都不缺钱!”

  在说这些事情的时候,朱元璋简直是眉开眼笑的状态,但是这也不怪他,实在是穷惯了,还真没体验过这么富裕的日子。

  之前朱元璋还在为接下来战事的事情发愁,毕竟想要打仗,总需要有钱才行,而现在,朱元璋恨不得现在就开始北伐,将那群蒙古人彻底赶回草原。

  当然,朱元璋也清楚,这一切的功劳,全然都源自于李洪,所以说到这里,朱元璋看向李洪的眼神中更加欣赏。

  我大明地大物博,等到将蒙古人彻底赶回草原上,北方尽收圣上之手,再将蜀地和滇南打下来,洪儿想要什么物件没有,何必费心思开海呢!”

  “至于取利一事,呵呵,说起来还真是要计你小子一功,那盐税和贩盐的红利,已经让国库丰盈,商税改制的成果也十分显著,现在朝廷可是半点都不缺钱!”

  听着朱元璋的话,李洪顿时一阵无语,他差点就忘了,明清时期的禁海,除了倭寇和其他的外部因素以外,这种沉浸于天朝上国的思想也是一大原因。

  但问题是,至少在洪武时期,这种想法还真就没有什么问题。

  东瀛那边还在内乱,沿海其余小国,只怕此时还处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阶段。

  美洲非洲就更不用说了,此时恐怕连正经的文明都没有演化出来,此时应该还处于部落氏族时期。

  欧洲那边可能到是好一些,但也好不了多久,被朱元璋赶走的蒙古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中原过惯了享受的日子,重新回到草原未必能够适应,大明又打不过,多半还是要往欧洲打,要不了多久,那群昂撒人恐怕要又一次回想起七十年前上帝之鞭的恐怖。

  所以现在看来,大明说是站在如今的世界之巅,完全可以说是一点都不为过。

  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大明故步自封的理由,李洪清楚,地理大发现所能带来的红利,远超常人想象。

  所以面对朱元璋所言,李洪沉思一番后方才回答道:“四爷,国库丰盈,却不代表不再需要开海取利!”

  “此话怎讲?”

  朱元璋皱眉,不懂李洪所言是什么意思。

  李洪直接解释道:“银子这东西,永远没有用不完的时候,看似现在国库丰盈,但是四爷可曾想过,圣上若是发动北伐,国库里的银子还能有多少余裕?”

  朱元璋正想要说绝对比你想象的要多,可是还不等朱元璋开口,李洪已经继续说道:“仗打完了,那朝廷要不要帮百姓重建遭受了兵灾的家园呢?”

  朱元璋闭嘴了,二人之间的谈话,再一次陷入了熟悉的模式。

  那就是朱元璋一点一点的被李洪给说服……

  “打仗后受伤的将士们要不要发放抚恤金呢?”

  “要不要将长城在往北方修建一段,以抵御蒙古人的再一次进犯呢?”

  “打下来北方,接下来还要征讨蜀地和滇南,将这些地方打下来,还需要指派官员治理,那这些官员们的俸禄……”

  李洪越说,朱元璋的眼睛瞪得越大,他原本已经被盐税和贩盐的红利而冲昏了头脑,只觉得这么多银子,完全足够让他挥霍了,可此时听完李洪所言,却又让他觉得这些银子


相关章节: 第221章 活动活动筋骨第222章 摸不着头脑第223章 解释的机会第224章 双标怪第225章 逃往海外第227章 菩萨心肠第228章 恶趣味第230章 家大业大第230章 一切都是白搭第231章 上上之策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