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明第一能臣


推荐阅读: 掌运万星幼儿园生活思考小吴的孤独日记大明:我摆烂了,老爹是胡惟庸费伦的刀客激情澎湃的青春水助手人王:从上海滩开始签约AC米兰后,我开摆了重生之神级操盘手诸天之苦海亿万重御剑策

  心中正感慨间,突然听见了一阵十分爽朗的声音。

  “我的好侄儿,竟然还真是你,圣上竟然如此信任你,叫你小小年纪就担任巡抚?”

  李洪听见声音,急忙回头望去,就见国字脸的中年壮汉一脸惊喜从朝着他走来。

  “李将军!”

  李洪先是恭敬施礼,反倒是李文忠确是一把将他拉过来,说道:“叫什么将军,你乃是我侄儿,你自当叫我叔叔!”

  李洪闻言顿时一脸无奈,他和李文忠绝对称不上是熟络,但是却也当真是见过几面。

  当然,是在李善长的引荐下。

  李文忠虽为武将,但是身份却很特殊,他乃是朱元璋的外甥,也正是因此,李文忠其实是游离于武将集团之外的。

  如果说文官里有孤臣的话,那么李文忠的身份大概便是孤将。

  但同样,也因为李文忠乃是朱元璋外甥的这个身份,也让李文忠虽然没有和淮西武将集团抱团,但那些武将也不太可能去主动针对李文忠。

  也正是因此,李文忠虽为武将,却并不想其余人那般,与李善长的关系势同水火。

  甚至于,二人之间的相处还十分融洽,交情倒也不算浅,朝着李洪叫一声‘侄儿’也丝毫不为过。

  这也是为何李文忠与李洪相见时,表现的这么热情,与汤和、孙赣之流一概不同的原因。

  李文忠虽为武将,却并不想其余人那般,与李善长的关系势同水火。

  甚至于,二人之间的相处还十分融洽,交情倒也不算浅,朝着李洪叫一声‘侄儿’也丝毫不为过。

  这也是为何李文忠与李洪相见时,表现的这么热情,与汤和、孙赣之流一概不同的原因。

  李文忠的祖上世代居住在泗州盱眙县,后来李文忠的父亲李贞搬家到濠州东乡,娶了娶朱元璋的姐姐朱氏,生下了李文忠。

  自此,李家便和朱家成了亲戚,并且还是唯一算是比较富裕的亲戚,经常接济朱元璋,所以朱元璋对李贞一家格外亲厚。

  再之后,东乡闹灾,瘟疫加上旱灾和兵灾,可以说天灾人祸,全都赶上了,这其实也是元末时绝大多数百姓的写照。

  东乡百姓死的死,走的走,就连李文忠的母亲,朱元璋的姐姐也病死,不得已之下,李文忠的父亲便只得变卖家产,救济了一部分乡民之后,便跑到了滁州,投奔已经成了一个小将领的舅舅朱元璋。

  老李家仁厚,家风如此,李文忠自然也是养成了一副老好人的性格。

  可以说,在这些开国将领中,能称之为儒将的,大概只有李文忠一人。

  历史上清朝的内阁首辅,张廷玉在修建《明史》时,对于李文忠的评价格外高。

  说其:“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其临阵踔厉历风发,遇大敌益壮。颇好学问,常师事金华范祖干、胡翰,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

  《明史纪事本末》一书中对李文忠同样多加赞赏,说其:“至若徐中山之忠志无疵,李岐阳之好学饬行,汤信公之听命唯谨,沐西平之居贵不骄,并皆攀龙鳞而有功,履虎尾而不咥。呜呼!与毕、散之徒争烈矣。”

  而事实上,李文忠也确实配的上这些赞赏,身为一个儒将,它不仅仅会带兵打仗,同样也是个极有才干的行政官员,根据史籍所载,他擅长搞钱粮和刑名事务,也善于搞大项目公共工程。

  而最让李洪欣赏李文忠的一点便是,在明初开国几大名将之中,只有李文忠治兵最严。

  徐达和常遇春手下将士或许作战勇猛,悍不畏死,但依然有着一些小毛病,但是在这二人眼中,只要能打胜仗,这些并不算什么。

  但是李文忠确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存在,当时在打下杭州的时候,一群泥腿子出身的苦命人,再见到杭州繁华之后,很快便有些得意忘形。

  唯有李文忠十分清醒,下令严格约束部卒,并言明:“擅入民居者死”,且还


相关章节: 第264章 玩马的行家第265章 饮酒取暖第266章 当真是屈才了第267章 这算是什么计策第268章 金城第270章 贪钱第271章 由奢入俭难第272章 感光而生的“天子”第273章 先行撤退为妙第274章 兵荒马乱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