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推荐阅读: 青莲公子小城故事二三事幻海寻渚亮剑:二道贩子的抗日真实与梦境的区别电影世界交换师汉末三国之天下一绝超凡入侵:我有一个特性商店我在全职法师里近战大明嫡长子真龙血脉无慈悲英雄的轨迹

/p>

  那些出仕的大多数都是列国前来游学的士人,他们的心愿就是学的屠龙术,然后得到君主器重,施展抱负。

  洛国公族很多人一生皓首穷经,就是为了注释《洛语》以及无数的学宫经典,希望能够立言成圣。

  立言的诱惑之大,已经远远超过了前往一国担任大夫或者宰执的境地。

  当洛言带着李耳走进的时候,所有的师长和学子站起,躬身道:“太子安康。”

  洛言深深躬身回礼,“诸位安康。”

  复指着李耳说道:“诸位,这是伯阳公,大贤之人,素王所言圣贤,不过如此了!”

  整个殿中仿佛静了一瞬。

  圣贤?

  这是何等的赞誉啊!

  礼不可废,尤其是在洛国学宫之中,众人不论心中如何想,但还是齐声道:“伯阳公,愿您安康如意!”

  随着李耳回礼,所有人都有些观望着这位被太子言称作圣贤的老人,所有望着李耳的人,都会不由自主的被他的眼睛所吸引。

  他的眼如山如海,他的气质却柔而坚韧。

  真是不凡呐,所有人心中暗道。

  洛言已经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李耳将所有人折服的场景。

  待两人坐下,立刻就有学子起身向着李耳问道:“伯阳公,您是国君和太子所邀请来的圣贤,想必是有德行的人了,不知您对于德行如何看呢?”

  德行是《洛语》之中着重阐述的,洛休认为国家想要强大是很简单的,但是国家强大的同时让子民喜乐安康,就要依靠德行的力量。

  律法的制定是为了让所有人有德,所以要惩罚那些无德的人,表彰那些有德的人。

  那么如何成为一个有德的人,就是重中之重,所以他向李耳询问如何做有德之人,这不是为难,而是真的想要询问。

  李耳神情未曾变过,平静道:“崇高的德行就像是水,有利于万物却不与万物争斗。”

  上善若水!

  这是一种从未听过的论调,但随着李耳的阐述,学宫众人发现自己轻而易举的就被说服。

  因为这种理念,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不论何人,只要听到,就会觉得其中蕴含着真理。

  这就是《道德经》最强的一个地方,它的语言是具有说服的美感的。

  又是一个学子起身问道:“伯阳公,您是圣贤,那圣贤应该如何做呢?”

  李耳回道:“美的东西之所以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善良的之所以善良,是因为不善的存在。

  圣贤的存在,是因为不贤之人的存在,若是没有不贤之人,则人人皆是圣贤,不要过于推崇贤能之人,这是不符合天地至理的。”

  这一番言论堪称石破天惊之语,贤能之人是一向受到推崇的,尤其是《洛语》的各种注释之中,充斥着贤与不贤的辩论。

  这些学子一直接受这种教育,对于李耳的这一番言论有些无法接受,但是李耳自然不会仅仅输出观点。

  在他无数的例子阐述之中,学子们发现,李耳并不是不推崇贤人,而是认为对圣贤的追求不可过分。

  一旦超过了正常的限度,给予圣贤过高的地位,给予圣贤权势、声望,那么就会在社会之中形成一种风气。

  对圣贤的追求就会从思想层面的升华,转变为现实之中的争权夺利,这是不利于社会安定的。

  从清晨一直到傍晚,侍女将鼎食来来回回的换着,数百人不知疲倦的在这里向李耳提问着。

  李耳则无所不知,他总能说出一番逻辑自洽的道理,而且隐隐约约的能够包含他们往日之中所学的道理。

  上善若水!

  这位伯阳公以自身践行着这个道理,他的思想包容万物,他的智慧洞察一切。

  所有人都已经对李耳佩服的五体投地,洛言让侍者将今日的对话全都记录下来,白白得了一份《道德经》的原版注释,这不由他不高兴啊。



相关章节: 第六十二章:王室宫闱之乱第六十三章:牢不可破的盟誓第六十四章:重耳雨中哭洛宫第六十五章:三国弭兵之盟第六十六章:圣人老子第六十八章:公室求书第六十九章:天下公子,尽皆来洛第七十章:孔子第七十一章:问道第七十二章:孙武与庆忌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