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西北风


推荐阅读: 漫威:从模拟格温蜘蛛宇宙开始十年浪客,依然剑心写同人文写出个艺人女友来我,寇晓晓,真不是冲师逆徒!我也不想成为篮球之神啊从刀剑开始的次元旅程地外探险网游:我是全职业玩家末世降临,我觉醒盘古圣卡!四合院:别惹我,我只想种地诗文如雨深海渔夫

  02

  团场,团场。

  在五十年代里,是像一颗颗芝麻粒般撒在大西北广袤无垠而又贫瘠土地上的时代产物。

  正因为有了它的存在,才有了“人心齐山河移”的人间奇迹发生在了这里。

  在一代人忘我的精神和卓绝的奋斗下,硬生生地在这片单调的黄土地上平添出一份希望的色彩。

  这才有了河西走廊上那一阵悦耳的驼铃,不再杳无人烟;这才有了赤地千里那一抹令人心动的翠绿,不再荒凉凄寂。

  而所谓的团场大院,就坐落在距离最近的陇佑县城百十公里的荒原上,是当年拓荒人用一圈圈简陋的土墙拱围起来的硕大院落。

  在大西北的荒滩滩上,如果你要问啥东西最不值钱,那毫无疑问就是土地了。

  一望无际的戈壁,只要你有能力盖,那么属于你围墙里的就是你的底盘,没人跟你抢。

  所以当初团场的范围就显得很大,仅仅拥有两三百号的职工,却占据了近百亩的面积,这或许是基于后期的发展考虑。

  起初人们居住的也都是临时搭建的土培房,就跟拉了稀的羊粪蛋蛋一般,东一块西一块的,杂乱无章,也没个规划,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保障。

  能自发来到这里的建设者们,大都有着一股子狂热的奉献精神,思想觉悟那不是一般二般的高。对于艰苦的生活条件,虽然也有些愁苦和无奈,可任谁都不会将其做为难以克服的困难。

  来这里不是图享受的,是肩负着建设大西北这个光荣神圣使命的。

  更何况,即使是这样的条件,那也比散落在团场周边稀稀拉拉的农村土窝子要强的多,总算是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能遮风挡沙的暂居地。

  可是拓荒建设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总得有个发展性的谋略吧。

  扎根大西北,首当其冲的是要有个安身立命的所在,才能栓心留人以图未来不断的发展壮大。

  人只要有了自己的家,才有了努力挣扎的意义和方向,才有了独属于自己开枝散叶、继往开来的根基和源头。

  于是团场领导一拍板,机关搞统一规划,后勤部门四处筹措些原材料,鼓励大家自建住宅,原则上谁盖谁住。

  一时间,这个英明的决策,又一次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建设自己家园的激情那叫一个如饥似渴、如火如荼。转眼间,一排排错落有致的住宅区像是凭空从地里长出来的一般。

  这才有了一个较为体面的“大院”称谓。

  千万不要以为艰苦的现状是因为团场领导的不作为,才造成的现实问题。

  主要根源还是要归结于这块荒无人烟的土地上,当年除了土和石头不缺,啥都缺。

  不要说钢筋水泥了,连木材、砖块、稻草、煤渣这些基本的原材料都很难弄到,有了什么好点的建筑材料全都紧着水利工程、开荒造田先用,吃住条件能凑合就先凑合。

  正所谓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是大家一致的想法,没毛病。

  那些用简单材料搭建起来的陋室,不仅仅意味着能够遮风挡雨。它对于那些凭着一腔热血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荒无人烟的大西北,将火热青春印刻在贫瘠大地上,像是一棵棵血肉筑起的白杨林,去抵挡凛冽风沙的拓荒者们来说,他们脆弱的根系就是这些不上眼的土培蜗居。

  因为它的存在就是一个家的存在!

  程家安辗转多日,兴奋地踏入团场的大门,那一刻的欣慰,绝不是返乡时刻落寞的心情所能比拟的。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团场他亲手搭建的那个蜗居里,此刻正上演着一副平凡家庭传统而又典型的“严母教子”画面。

  这是一处单独的小院子,周围用着一人高的土墙简单地围了围,靠里的地方,用土砖和着麦草砌了个五六十平米的土房,也没啥客厅卧室的讲究,最大的那间屋里,一张土炕就占据了半个房间的面积。

  房屋边上


相关章节: 第1章 沙尘里第2章 沙尘暴来袭第3章 迁坟第4章兄弟姐妹第5章 盼归第7章 孩子、义子第8章 过往第9章 严母训子第10章 程家安归来第11章 露天电影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