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融合电脑,我能操纵亿万太空战舰


推荐阅读: 我,古玩街捡漏,开局十万倍收益卒圣诸天从异火炼灵开始综武:龙之初,性本善我们的冠军大宋游侠法医追凶实录我用一万条命苟成仙帝游戏升级之旅穿越仙界,被如来神掌拍死大乾护道人这本小说很健康

  核聚变早在人类时期就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那个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笑话。说是有一个人问一名科学家,可控核聚变要多久才能实现。

  那名科学家回答说,五十年。

  然后过了二十年,那个人再次问科学家,可控核聚变实现还要多长时间。这名科学家还是回答说,五十年。

  然后又过了二十年,然后再过二十年,这个人每次问科学家,科学家都回答说是五十年。

  于是便有了“永远的五十年”的梗。也即,无论什么时候,可控核聚变都永远需要五十年后才能实现。

  这个梗当然是用来调侃可控核聚变大规模应用迟迟无期的。当然,它侧面也反映了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困难。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里的“可控核聚变”其实应该指有商业应用价值的可控核聚变,而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可控核聚变。

  在实验室之中,可控核聚变技术其实早已经实现了。聚变燃料在人们的控制之下,平缓的释放出了它内部所蕴含的能量。

  但唯一的关键点是,人们驱动这个可以让核燃料产生聚变的装置,耗费了400份的能量,但核燃料聚变之后所产出的仅仅只有1份能量……

  可控核聚变目前人类探索有两个方向。一是磁约束装置,二是惯性约束装置。

  之所以需要“约束”,是因为需要将核燃料的温度提升到上亿度,它才能开始聚变。而如此高的温度,很显然是不可能有任何材料可以容纳它的。

  如此,便只能采取非接触式约束。

  磁约束装置,即是通过磁场采取类似磁悬浮的原理,在不接触核燃料的前提下控制它们的位置。

  惯性约束装置,既是通过类似射箭的原理来约束它们——一个容器会发射聚变燃料团,趁着它们还未落地,还在空中飞行的时候,就赶紧通过激光烧灼它们,将它们的温度提升到上亿摄氏度,令它们聚变掉以释放出能量。等它们落地的时候聚变过程已经结束,温度也降了下来,就不再能损坏机械的结构了。

  这便是惯性约束装置。

  截止到人类文明灭亡以前,在这两个方向上,人类各有收获。但究竟哪一条路线才是正确的,没人知道。

  陈岳当然也不知道。

  “既然不知道,那就两个一起上,一起研究。”

  陈岳发了狠。

  于是,他果断建造了两个核聚变研究基地,一个研究磁约束路线,一个研究惯性约束路线。

  用于磁约束路线的研究基地还好一点,也就占地1.6个平方公里,附带造了两座核裂变电站以供电而已,研究惯性约束路线的研究基地就了不得了。

  因为目前正处在理论验证阶段,完全不考虑现实应用的缘故,为了让核燃料有更多的滞空时间,陈岳造了一条长度足足有2.3公里的真空反应腔,附带建造了十座发电站……

  耗时三个月建造完成,又耗时三个月调试之后,研究正式开始。

  与人类一样,陈岳最开始研究的,也是氘氚聚变。

  氢有三种天然存在的同位素,分别是氕,氘,氚。

  氕既是通常称呼下的氢,由一颗质子和一颗电子构成,不含中子。

  太阳,木星,土星等星球,其主要构成物质便是氕。其中太阳是恒星,通过核聚变发光发热,太阳之上进行的核聚变主要便是氕的聚变。

  氕含量最高,宇宙之中储量最丰富,为什么不用它来做可控核聚变研究?

  原因很简单,用氕作为聚变燃料,获取到足够高的能量的难度太高了。

  氕的聚变,其能量密度其实是很低的。就像太阳,别看太阳硕大无朋,以一己之力照亮了整个星系,但其实,它的能量密度低到了想象不到的程度。

  打个比方,地球时代人类日常食用的土豆,其实是具备自呼吸机制的,也即它是可以放热的。但一般人感受不到,为什么?

 


相关章节: 第四十四章 造出来了!第四十五章 核动力飞船第四十六章 木星大开发第四十七章 2纳米第四十八章 短板第五十章 氚自持第五十一章 核聚变飞船第五十二章 木星飞机第五十三章 火星大开发第五十四章 十万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