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推荐阅读: 自由鸟日记琉璃浮屠一世之尊之太上玄德侠客之风云传说新武大宗师召唤万岁宠魅诸天从盗综开始名侦探柯南之尸找小能手这个明星合法但有病神魔入侵,我有一个氪金系统我的世界被入侵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蜀汉篇第177章崽卖爷田不心疼“吐蕃能大败这唐朝?”

  张飞表示怀疑。

  安史之乱那吐蕃贵族的种种记录张飞还没忘呢,只是觉得这大唐武功正盛,这吐蕃就敢迫不及待上来捋虎须了?

  孔明不以为忤,羽扇一挥笑道:

  “我等不妨假设,翼德你若为吐蕃国主,欲为吐蕃开疆拓土,当如何抉择?”

  “俺……”

  张飞摸了摸钢针似的胡须,计上心头:

  “效仿吕布安禄山之流,拜那高宗武后为义父义母。”

  “再效仿司马懿之流,阴养士卒,只待……”

  “停停停!”

  孔明略感头痛,用羽扇敲着张飞的脑袋:

  “休要玩笑!”

  “好好好,且让俺想想。”

  张飞略感委屈,这计策怎么着也算是取历代精华了,如何不行?

  不过开启认真模式后,三军统帅张飞对着身后的地形图看了又看后也不得不承认:

  “若想外拓,似乎确实仅有出青海,袭河西一途。”

  这副地形图标的简略,但也能看的清楚,这吐蕃四面八方皆为连绵山脉。

  唯有东部乃是群山阙口,顺着走就是那后世所称的青海湖,再从青海湖往东就是河西走廊了。

  孔明点点头道:

  “这青海于吐蕃来说,乃必取之地。”

  “其地有被唐朝击败灭国之吐谷浑部众,有与唐朝关系不睦之党项诸部。”

  “吐蕃必将秣马厉兵,倾国之力而取之,唐朝若无防备,恐……”

  【需要说明的是,吐蕃的国策非常简单:

  就是要吞并吐谷浑,拿下青海。

  吐蕃第一次进入大唐的视线就是因为劫掠吐谷浑。

  贞观十一年,李世民接到了吐谷浑的哭诉:爸爸,有人打我!

  还没等二凤仔细调查清楚呢,贞观十二年就接到了吐蕃侵掠松洲的消息。

  新仇旧账一起算的情况下,大唐当时给了吐蕃足够的尊重:

  起五万大军,侯君集任行军大总管,执失思力与刘兰各为左右翼策应,牛进达为前锋,四路齐出攻吐蕃。

  结果让二凤没想到的是,主帅侯君集还没动身呢,前锋牛进达就已经大败吐蕃了。

  而且吐蕃跪的相当迅速:

  不仅飞速将此前侵占的人口土地皆尽归还,还遣使认错,并让禄东赞亲自为使,献黄金五千两,珍宝数百,既是谢罪,也是为求亲。

  松赞干布确实称得上吐蕃的一代英主,跟二凤也算是翁婿和谐的佳话,其人活着的时候是大唐与吐蕃的蜜月期。

  李世民本身就是个军事家,具体反应到大唐的国策上就是对吐谷浑的极端重视。

  因为这块地方介于大唐和难搞的吐蕃之间,属于战略缓冲区。

  同时还控制着青海四面八方的所有交通要道,联系着中原与漠北、西域、西藏、甘南等地的沟通交流。

  也是因此,李世民在整个贞观年间都在密切注视着吐谷浑,一旦有反唐或者自立的苗头出现就飞速介入,以雷霆之威剿灭,同时不惜以和亲的手段让吐谷浑成为大唐的忠实拥趸。

  因此在整个贞观年间,吐谷浑国灭之后虽然名声不显,但二凤对西突厥的攻略每次都是多路齐发,吐谷浑所控制的青海道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并且在贞观后期,青海道也成了丝绸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唐的经济命脉之一。

  成为天可汗最忠实狗腿子的吐谷浑也是锁死吐蕃东进的第一道屏障。

  但到了李治时期,这道屏障出现了裂痕。】

  侯君集一抬头就看到了长孙无忌幸灾乐祸的笑容。

  “潞国公运不及人也。”

  这是长孙无忌小声说的话,看似关心哀叹,让侯君集有一瞬间想和这死胖子拼了。

  不带这么欺负人的!

  不过心底也在


相关章节: 第172章 千里奔袭第173章 苏定方的遭遇战第174章 新的经验宝宝第175章 将军三箭定天山第176章 巨唐缓步第178章 大非川第179章 同一个剧本第180章 假途灭虢裴行俭第181章 来将可留姓名第182章 得道之军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