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我在现代留过学


推荐阅读: 来到特别篇的训练家重回八十年代,从简化技能开始苟在低武世界成真仙硬核长生路天师莫十七他在复仇剧本里恋爱脑捡漏:我有黄金右手带着基地回大唐青城风云空间医女成了流放权臣心尖宠千秋谁与度宠物小精灵之大胆鼠辈

  我在现代留过学正文卷第一百九十二章汴京沙盘元丰八年六月辛巳。

  因放经筵,正好沈括求见。

  赵煦于是再次驾临崇政殿,接见沈括。

  这次沈括不是一个人来的,他带了宋用臣派去辅佐他的那几个内臣。

  这些内臣,共同抬着一个用布盖起来的东西,到了殿上。

  赵煦见着差不多就猜到了那是什么?

  果然,沈括揭开盖着的布后,一个微缩的汴京城模型就出现在他眼前。

  赵煦走到殿中,亲自观看这个用泥土塑造而成的汴京模型。

  汴京的规模,让哪怕在现代留过学的赵煦也是见而惊叹。

  旧城左军三十六坊、右军十坊。

  新城东厢九坊、西厢二十六坊、北厢二十坊,南厢二十坊!

  此外还有东京、京东、京西、京南、京北诸厢。

  真正参差数十万户,延绵不绝。

  御街、河流、桥梁、道路……

  作坊、场务、堆垛场,也都可以在这泥塑沙盘模型上找到。

  “这里就是天马坊了?”赵煦指着安上门外的一个厢房问着。

  “回禀陛下,正是天马坊!”沈括回答着。

  “朕听说三炭场之一,就在天马坊?”

  “确如陛下所知!”沈括介绍着:“天马坊炭场,石炭、木炭以四十万秤为一界,常常堆磊数界,以供旧城日用……”

  赵煦点点头,这些他自然知道。

  汴京城,是一座以煤炭为燃料的城市。

  在大宋立国之初,太祖、太宗就已经设立石炭场,供给京城百姓燃料。

  毕竟,汉唐定都关中,最后把关中的树木砍光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而大宋在立国之初,就已经知道了,植被的重要性!

  整条汴河以及京城附近的黄河沿河堤岸上,遍栽榆树、柳树,甚至是大宋祖制,同时也是沿汴河堤岸百姓的义务。

  这是有诏书依据的。

  建隆三年,太祖诏:汴、黄河两岸,每岁委丈吏课民多栽榆柳,以防河决。

  开宝五年再诏:自今沿黄、汴、清、御等河州县,除准旧种艺桑枣外,委长吏课民种榆柳及土地所宜之母,仍按户籍上下定为五等,第一等岁种五十本,第二等以下递减十本。民欲广种艺者听逾本数有孤寡穷独者免之。

  所以,旧党攻击堤岸司,最大的理由就是——变祖宗圣法,为一二蝇头小利,而舍国家河防之重!

  为了钱,树都不种,你们还是人吗?

  所以,大宋各地大城市,石炭的使用量非常高。

  已经成为平民百姓的取暖和做饭用的主要燃料。

  特别是汴京,国家有法令,禁止随意砍树烧炭。

  能烧木炭的,那都是达官贵人。

  平头百姓,只能用石炭为燃料!

  由此,汴京城的石炭使用量,连年新增,而且成为了国家大政!

  大宋在汴京内外,设立三个大型石炭场,专门售卖石炭。

  起初,石炭还抽税。

  但现在,已经完全罢废了石炭税,转而鼓励商贾运炭来汴京。

  实在是,石炭和粮食一样,对汴京城太重要了。

  特别是到了寒冬时节,都堂宰执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石炭价格和供应量上。

  因为,曾经发生过一个特大的人祸——真庙时,驸马都尉柴宗庆和一批外戚勋臣,趁着汴京严寒天气,垄断石炭供应,操纵价格,导致当年汴京城内冻死了数百人!

  这还是官府记录的,没有记录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柴宗庆等人,自是赚的盘满钵满。

  正是因为发生了这个惨剧,所以自那以后,每到冬天,石炭供应和价格,就成为了都堂宰执关注的重点。

  赵煦的父皇甚至在熙宁七年、十年,都下诏命增设石炭场。

  想着这些,赵煦就问:“沈提举,百姓烧石炭是如


相关章节: 第一百八十七章 赐进士出身第一百八十八章 赏功第一百八十九章 程颢的遗言第一百九十章 兀卒第一百九十一章 辽使:让我试试南朝小皇帝的成色第一百九十三章 交趾也敢让大宋割地了!?第一百九十四章 西夏的条件第一百九十五章 横渠门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辽使入京第一百七十章 向太后:吾儿必可为尧舜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