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国色芬芳


推荐阅读: 开局巅峰托雷斯长生仙途:育妖养植求仙四合院:开局摸出贾张氏喜脉天罡地煞:从一人风后奇门开始从太阴炼形开始长生极拳转生大明:史上最狠暴君高武:我的武学每天都在离家出走昼夜潜行木叶开始的日向宗家顶天立地宗海贼之曼陀罗剑士

  洞林寺位于河南省荥阳市贾峪乡寺河村北。据碑碣记载,自达摩来中国后,在中原建“天中三林”,该寺即其一。唐、宋、元相继重修。元、明盛极一时。明代周靖王葬于寺后,洞林寺成为周靖王的家佛堂。全部建筑已毁,仅存古塔1座,碑刻8通、铁鼎1个。现有大殿、拜殿及厢房15间,系近年重修。

  洞林寺位于荥阳市贾峪乡寺河村北。据碑碣记载,自达摩来中国后,在中原建“天中三林”,该寺即其一。唐、宋、元相继重修。元、明盛极一时。明代周靖王葬于寺后,洞林寺成为周靖王的家佛堂。全部建筑已毁,仅存古塔1座,碑刻8通、铁鼎1个。现有大殿、拜殿及厢房15间。

  洞林寺位于如今郑州市西南18公里处的荥阳市贾峪镇洞林村内。因早期寺内僧人多在窑洞内做佛事,故名洞林寺。他们的修行和生活习惯与印度早期佛教寺院极为相似。

  据《荥阳土地志》记载:洞林寺始建于东汉末年(约200年),金大定三年重建。传说达摩老祖来中原后,建有三林(洞林寺、少林寺、竹林寺),被称为天中三林,是佛教在中原著名的三大寺院。其中洞林寺始洞林寺创建最早,始建于东汉末年,距今1800年的历史,较少林寺早300多年,与开封相国寺、洛阳白马寺和登封少林寺合称中原四大寺院。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

  洞林寺始建于汉,盛于唐、宋、元、明。寺有洞林三景,白玉佛、洞林晚钟、楚金炉更是享誉四方。明周靖王卒葬于寺后,遂称王家之佛堂。经多年战乱,洞林寺在清末开始衰败。曾经遭受了战火和损毁,多年后在一些僧人的建议下,又重新开始修建起来了。当地村民也十分支持,纷纷出工出力帮助大家翻修寺院。

  据说朱元璋幼时居住在娘舅家避灾荒、距洞寺不远,七岁时就到寺中打杂做和尚,在此留下了许多妙趣横生的传奇故事。因此,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御赐此塔。

  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刹,与少林寺、竹林寺合称为“天中三林”。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在当皇帝前就曾在此做过和尚,所以洞林寺一度备受朝廷关注。明代藩王周靖王死后葬于此,洞林寺也就一时成了王府的家佛堂,香火不断。

  白玉佛、洞林晚钟、楚金炉是有名的“洞林三景”。寺内一古洞中供奉有“南天日光菩萨”,是朱元璋御旨铸造的一座白玉佛,用料考究,琢工精细;而洞林晚钟是明周靖王命寺内住持明伦于景泰年间铸造,钟声一般在入暮时分响起,空蒙缈远;焚金炉也建于明代,高1.07米,重千斤,三足鼎立,鼎身铸有蟠云龙,四面伸出龙首含环,气派不凡。

  在寺西面有一座禅师塔,高约10米,身大口细,是印度式样的瓶形实心砖塔。塔的每层都有精美的浮雕图案,塔底又雕有仰复莲座,塔尖昂出宝珠,傲然挺立。加上四周碑碣石刻众多,尽是一派古色古气。

  建筑面积在40亩以上,各种建筑巍峨挺拔,规模壮观。前面是气势雄伟的三道山门,往后依次是:天王殿、中祖殿、观音堂、大雄宝殿、后殿、伽蓝殿、大祖宇以及僧众的斋房、禅堂、练武场、经楼塔林等建筑物。寺内碑碣林立,单刻、连刻石碑不计其数。

  其中的明周旨谕碑,碑高2.4米、宽95厘米,刻旨谕并明周王序。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立石,现存放洞林寺内。元《大藏经记》碑,碑高2.4米、宽1米,正面刻“大藏经记”全文700字,阴面刻洞林寺历史派系图。另外在洞林寺后古洞内,有白玉佛一尊,名为“南无日光菩萨”。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秦朱元璋旨造石,像高1.63米,色泽光润,雕工细巧。

  寺院的西北方向有座瓶状式塔,名“国舅塔”,属印度式样的明塔。建于明朝洪武十七年(公元1348年),塔高约10米,共九层。

  这里的人世代听过许多关于这个寺院的传说,一些人甚至于对这些故事从小就耳熟能详。

  《少年朱元璋与洞林寺》



相关章节: 童养夫三十四童养夫三十五童养夫三十六童养夫三十七童养夫三十八童养夫四十童养夫四十一童养夫四十二童养夫 四十三童养夫四十四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