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季汉刘璋


推荐阅读: 这个影帝不讲武德异化武道创世之丛林鹰飞远音诗歌散文集横钩无为棺主金光之小人物fate:我贞德绝不坑爹流光:无尘闭眼,然后成为最强冒险者我满级天师,你让我进规则怪谈?人在尸兄,成狂魔了

  次日。

  成都城外。

  漫步在城南外的江边,两岸分布着规模不一的织锦作坊,人们在江水中濯锦,远远看去灿如云霞,蔚为壮观。

  “兴霸,你打算如何去巴郡。”刘璋询问道,今天甘宁前往巴郡,他出城送别。

  甘宁答道:“禀明公,某打算先往牛鞞,沿沱江顺流而下,至江阳,再沿江水而下,抵达江州,逆流行至宕渠水,招合旧日部曲。”

  刘璋点了点头,益州水陆通达,马车再快也快不过水路,就算是到了现代,水路都是第一大运输路线,甘宁选择的路线自当是以水路为先。

  两人并排又走了一会,甘宁停下脚步,拱手道:“明公,已经出城两里了,送到这里某不胜荣宠,再送某只怕舍不得走了。”

  刘璋露出微笑,送的是有些远了,他点点头表示同意:“也罢,就送到这里吧。”

  他伸出手,将路边的柳条折下一条,递给甘宁:“兴霸,早日归来。”

  “我在成都等你。”

  甘宁接过柳枝,拱手告辞道:“明公放心,某一定快去快回。”

  言罢,甘宁和甘九两人上马,飞驰而去。

  看着两人的的身影越来越小,刘璋这才收回目光,他打量起路边的垂柳,有不少处有折断的痕迹。

  折柳相送。

  一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枝便被赋予了离别送行的作用。

  最出名的当属灞桥送别,古籍《三辅黄图》记载:“灞桥在长安城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因为折柳相送盛行,在送别最集中的灞桥,附近低矮的柳树条都被随手折光,以至于身高不够都折不到柳枝。

  坐上马车,刘璋招呼一声庞阙:“子满,回城吧。”

  “驾。”庞阙喊了一声,甩动马缰绳,开始回城。

  刘璋将视线拉远,成都城如同一头洪荒巨兽趴俯在地上,自从秦并巴蜀以后,筑造成都城。被派遣来的蜀郡太守李冰集南北水工技术之大成,修建都江堰,从根本上解决了成都平原的防洪问题。

  成都城从此历经两千余年,城址没有移动过,城名没有改过。

  在汉武帝经略西南时,一跃成为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平五年的时候,他父亲刘焉刚到益州的时候,将州治移到绵竹,只是因为初来乍到,没有绝对的把握占据成都城这座历史悠久的都市,索性移治绵竹,招抚东州人,积蓄实力。

  等到初平二年,刘焉击败犍为太守任岐与从事贾龙,对益州有了绝对的控制权,后来将州治移回成都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说起来,自从秦朝修建成都城后,成都城便固定了样式。直到武帝时期,以成都为中心,开发西南夷。大量官吏、军队来到成都。旧成都城已不适宜需要。

  武帝元鼎二年,方才下令重筑成都城。重筑之城,将秦时小城、大城全部包括在内,又主要向北、向东拓扩。所谓“都门二九,四百余闾。两江珥其市,九桥带其流”。

  现在刘璋就正在经过万里桥,再经过江桥,经成都江桥门,便可入城。

  少顷,刘璋一行人到达了城中,骑行在汉代的成都城里,市肆、民居、宅邸规划井然,鳞次栉比。

  道路尤为宽广,修建平整,纵使是刘璋所用的四马并行的轺车,行在这路上也是安稳无比。

  刘璋饶有兴趣的打量着这安定和祥和的古风市集。

  -----------------

  回到府中的刘璋,抬头看了下天上太阳的位置,午时尚未到。

  闲来无事,刘璋想了想,向别院走去。



相关章节: 第12章 暴躁的刘瑁第13章 副主事李达第14章 甘九舞戟第15章 怒火第16章 立志第18章 黄权第19章 快士黄公衡第20章 刘阖的野望第21章 青羌第22章 贵不可言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