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系统大佬燃爆全宇宙


推荐阅读: 锦林春家父隋炀帝导演:特效太贵,只好实拍了华娱之顶流没有假期不空山水念溪风大秦:我竟然是秦始皇长子重返2002:自由系巨星我在聊斋左道长生我钓的是鱼,不是罪犯啊暮时之辉艾泽拉斯黑镰之锋终焉神话

汉字(拼音:hanzi,注音符号:ㄏㄢˋㄗˋ),又称中文、中国字,别称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尺、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化字。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

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西周时演变成籀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和隶书,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楷书盛行于魏晋南北朝,通行。

汉字是迄今为止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者,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的官方文字。

汉字起源说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出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历来各家有不同主张,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说法有:结绳说、八卦说、刻契说、仓颉造字说、刻划说和图画说。

汉字演变

经历阶段

汉字主要起源于记事的象形性图画,象形字是汉字体系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后来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使用楷书,但仍未完全定型。

造字方法

汉字的造字法是古人根据汉字的结构和造字规律,归纳总结出来的造字方法。汉字造字法有六种,又称“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假借和转注。

“六书”最早出现在《周礼》,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对“六书”的进行了完善,近现代的学者在《说文解字》基础上进行了很多改进,有三书说、四书说等,但“六书”依然是被广泛认可的造字法。

象形

象形:象形:描画事物的形象的造字法,如“日、月、山、水、人、木、火、口、目、田”等就是描绘其图案来造字,后来逐渐演化变成如今的造型。象形造字法是人类最本能的造字方法。

指事: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象征符号来造字,比如“刃(刀锋的那边加一点)、本(树根加一点)、甘(舌头加一点)、亦(由“大”张开手臂的人,胳肢窝下加两点,指胳肢窝)”。

用纯象征的符号造字也属于指事造字法,比如“一、二、三、五、七、十、上、下”,用纯象征符号造字就属于记号字。

形声:由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旁两部分组成的造字法。形旁是汉字对事物进行归类的表义部件,声旁表示该字的读音,比如:

左形右声:证、抖、城、构、伟;右形左声:战、励、刚、彰、瓴;上形下声:芳、岗、晨、笼、雾;

下形上声:想、熬、袋、劈、汞;外形内声:圆、厘、匪、闺、匈。

例如“鸠”字的形旁“鸟”;声旁“九”则只取其音,不取其义。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号组成新字的造字法(不同于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形声字),比如:

“日”和“月”组成“明”字;

“人”和“言”组成“信”字,表替人带话而不加改变为值得信赖;

“人”和“木”组成“休”,表示人在树下休息……

有些会意字是两个或几个同样的字重叠组成的。比如:

两个“人”组成“从”,三个“人”组成“众”;

两个“木”组成“林”,三个“木”组成“森”;

两个“口”组成“吕”,三个“口”组成“品”等。



相关章节: 第197章 何不潇洒走一回(99)第198章 何不潇洒走一回(100)第199章 何不潇洒走一回(101)第200章 何不潇洒走一回(102)第201章 何不潇洒走一回(103)第203章 何不潇洒走一回(105)第204章 何不潇洒走一回(106)第205章 何不潇洒走一回(107)第206章 何不潇洒走一回(108)第207章 何不潇洒走一回(109)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