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51世纪


推荐阅读: 重生我选躺赢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凿壁窥光我的废弃石油小镇成了新一线苍蓝星,亦是宝可梦大师!信司都市:影视综合世界当神豪崩坏尘行传中华神将:鹰龙大将军你这知识太禁忌了决死军师都重生了,当然要谈恋爱了

区分,这时就会在前加个姓,如张二丫,李三小,如果还分不开,那就把他爹妈的小名也加上,如:二老歪家老小,小老陈家四丫……

  起小名这事,也并非一成不变,受小名低贱好养活的观念影响,那时村里也会有几个叫大秃子、小埋汰、二狗子,三驴子,老憨儿、不喜见儿、花子(头)、拴住……,除此之外,还有些寄托父母改变品种期望的,比如老岔,盼弟,截住……这些听起来喜感十足的小名儿。

  大名伴随终身,小名一般喊到成年,成年后,除了大名,又有了另一种小名,如排行老二,大名叫英,就不再叫二丫儿了,而是改叫二英或二英子,如此一来,那些三小儿四丫儿就又变成了大华、二强、三喜、小兰子、老德子……

  跟名有关的还有外号,这多半出自外人,不管当事人是否愿意,给了,就得接着,比如说:大划啦,二癞子,三慌子,十不闲,X快腿……,大多富于调侃之意,至于带有身体特征的,如拐子、罗锅、瘸子、傻子、瞎子等就多少有些贬损之意了,这些外号一般都是回避当事人的,如果当面叫了,即使不招追打,也会被翻一个大大的白眼儿,更有甚者,碰上茬子,会直接被问候祖宗十八代。

  (二)人情礼往

  1、人情:

  那时候,家家虽说不是很富裕,但凡亲戚里道,还是经常走动的,由于通信不方便,没有电话,写信还得花钱买邮票,所以大家都特别注重见面,当然了,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相思之苦,结亲通常都是很近的,同村里的罗圈钱亲家更是不少,大家同处一村,几乎都是沾亲挂拐的关系,正所谓七大姑八大姨,烂眼边子二舅母,甚至出现类似三小叔姨丈母娘的表外甥女婿这种复杂的关系,你都要区分出称呼啥。

  各种亲戚低头不见抬头见,小孩子一出门,那嘴得甜点儿,叔叔大爷三姑六舅母的叫着,要是见人就躲,嘴还跟不上趟儿,就得让人笑话。

  亲戚多,住的还是一侉子远的距离,大家也就经常有机会聚一聚,至于说由头儿也多的是,逢年过节,家里请客(且),过年杀猪,盖房搭屋,婚丧嫁娶,上寿回礼,都要聚,除了仪式多,环节也多,比如说男女订亲,就有串小门,串大门,换小盅,换大盅、求礼、下礼之说。

  由于亲戚大都在跟前儿住着,而且人口也多,各种大事小情常常是你家唱罢我登场,总能保持个热络劲,按过去的话来说,亲人之间见面,那是真近边儿啊。

  2、礼往:

  那时的礼,除了东西院,天天空手串门之外,要是远道串门或者赶上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好点的,无非凑个四盒礼,最大的礼也就是双四盒礼,除此之外,手里有现钱的,扔个块八毛,两块三块,真要是五八十块,那就算是大礼了,如果钱不凑手,那就家里有啥拿啥了,什么鸡蛋小米,豆包挂面,猪肉粉条,蘑菇蒜辫,只要手不空着,也没人挑理,正所谓:“来都来了,实在亲戚,还拿啥东西呀。”

  (三)生老病死

  1、生:

  生,那时女人生孩子都是请老娘婆,后来是赤脚大夫,通常是上门服务,女人也皮实,即使后期挺个大肚子,除非马上生了,家务农活也是照做不误,真要生了,男人便一路小跑请来老娘婆,也许蹲在门口抽袋烟的功夫,快腾的老娘们儿也就完事了,屋里生丫儿,即说小喜,生小儿,则报大喜,随之男人或笑或哭地表情也就表现出来了。

  当然了,生孩子也有不顺利的,正所谓“男怕车前马后,女怕产前产后”,在那个医疗水平落后的年代,生时的难产,生后的四六风都是女人和孩子们的鬼门关,但凡有生时要了亲妈命的,也便是命硬的人了,家人也会给起他们起些“过儿”、“无喜儿”、“结实儿”……等比较特别的小名,老人言,最苦不过孩子没娘,从小没妈的孩子,一想,就让人心疼的不行。

  2、老:

  老,有句话,


相关章节: 东北大老李原创:在东北东北大老李原创:茉莉晚来香东北大老李原创:土豆炖窝瓜东北大老李原创:小鸡炖蘑菇东北大老李原创:给心灵放个假东北大老李原创:馒头、包子、面条东北大老李原创:人多吃饭香东北大老李原创:花子豆腐东北大老李原创:自行车往事东北大老李原创:上错的户口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