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做不了帝婿就只能成贤圣


推荐阅读: 休掉渣夫后,公主她带崽二嫁权臣刚替嫁就流放?我转头搬空国库去逃荒为救妹妹,我觉醒了医仙系统兽世种田从幼崽学习系统开始我的宠物居然变异了学霸的养成系女友我全家在种田文里打卡求生洪荒:我投资有无限回报我的师尊强无敌解约后,我倒欠金主三千万长生道君:我修为没有瓶颈三国:投奔刘备,反手截胡糜夫人

“张忠太儒所言,固有所理,却又不尽然!”

这句话是指张忠太儒所说的这番话,当然有他的道理,但是,又不全面,有失偏驳。

“人世间苦难,是先有恶者,亦先有颂者?”

在人世间的苦难刚刚出现的时候,人们对它的态度,是厌恶还是歌颂?

李归耕龙蛇走笔,写到此处。

脑海之中浮现出了那北地的贫瘠,那山野的荒凉,那生父母的遗弃,那烹锅的滚热,那因救他而残废的娘亲,那幼年,寒风之中,缺衣少食的生活,那越来越破的茅屋之中,他一遍遍地照料病重的娘亲的窘迫。

个中苦难,如今想来,也是怆然。

李归耕再次动笔。

“苦难是满腔遗憾,苦难是失,苦难是所得非所愿,苦难是毁……故,必先有恶者!”

苦难是心中无法释怀的遗憾,苦难是失去,苦难是所想要的永远得不到,苦难是毁灭,所以,人们在一开始的时候,一定是厌恶它的。

“彼时,苦难非好,人尽皆知!”

那个时候,苦难不是一件好事,那是每个人都知道的。

李归耕在这里,其实就在间接说明了,张忠太儒的这个“苦难本就是苦难,不是什么好事”,其实并不是什么新的观点,这个观点,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广为人知。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沧海桑田,人们有些淡忘。

“是故,今时,苦难非好,算是旧事重提!”

因而,如今,只能算是旧事重提。

当李归耕写到这里的时候,文会之中,竟然就已经有人陆陆续续完成了自己的文章。

这大概就是心有所感,文章天成。

在看到张忠太儒的新儒学观点的时候,大家都是有着太多的感触,心情激动之下,笔下的文章就像是老天爷赏赐的一般,瞬间就完成了。

检阅之下,心中尤为满意,连一个字都不需更改,便是提前交卷,将自己的文章递交到了澹台儒君的桌案上。

静等着澹台儒君观赏自己的文章。

一个个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神态怡然。

李归耕见此,只是淡淡一笑,心中丝毫不急,继续动笔书写。

“然,颂何出?”

但是,既然很早以前就人人都知道苦难不是什么好事,但是,为什么又会出现人们去歌颂苦难的事情呢?

“盖因,苦难不可避也!”

一切都是因为,苦难是躲避不掉的。

李归耕细细往后写,字字珠玑,将自己对于颂苦难的理解,慢慢点缀在了手下的纸张上。

而随着李归耕逐渐书写自己的文章,会场之中,完成的儒学之士,已经是越来越多,时至半时,便是已经全部完成。

再过一刻,李归耕也写完了自己的文章,将其递交于澹台儒君前。

“诸位皆已完成,便按照文章的递交顺序,一份份进行传看!”澹台儒君拿出第一份文章。

之所以要传看,而非当众朗读出来,是因为文章除了本身的内容,还有每一个文字里的一笔一划之中,蕴含的作文者的精神感悟,唯有近距离观看,才能真正理解这篇文章的意思。

随着第一份文章开始传开,文会再次陷入短暂的寂静之中。

第一份文章来自于一位叫林冰的儒学之士,内容如下。

“余心中苦难,未见张忠太儒前,四周长辈,无不诉乃磨砺已身之幸,尤记八岁,余从马背坠下,股折,半月不起身,痛苦不堪,然余四周长辈,无怜,皆以为常,令余以身之痛,磨炼心之意志,那时,苦痛只能藏于心,不能露于外,于深夜无人之时自哭,常痛恨为何人人以苦难为好,无人能切身感受已之痛…………”

“余今温闻张忠太儒之言,才感身心舒畅……”

后续大概就是一长串感谢张忠太儒的话,歌颂张忠太儒短短几句话对他的人生巨大的影响。

大概阅读完,李归耕便是明了,这是一篇记录自己往事的文章,和主题切合,通过自己的


相关章节: 第三十九章 经文注解,二品文景第四十章 闻,说,行第四十一章 大隐隐于市,唯诚也第四十二章 手稿到手,文会后半段第四十三章 苦难,当真不可颂乎第四十五章 满座惊然,无知狂生第四十六章 文会驱赶,心中无畏第四十七章 文气十三斗,满座皆低头第四十八章 白云书院之邀,匹夫之怒第四十九章 天下棋,无为之棋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