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网络世界的大事件


推荐阅读: 穿成侯门主母,我成了京圈白月光大唐:天上掉下一个翼装飞行驸马粟宝小说免费阅读凌驾万界仙道至尊九脉传奇,我可九打一惊悚游戏:疯批美人她不讲武德娇娇在侧:冷厉九千岁也被撩动凡心从宠物店开始20世纪巫师生存指南诡秘:善魔女末日暴君:我真的只想做个好人周沫韩沉

及互动创作等等全面发力,传统的节目形式不断改变,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拥抱时代发展的文化节目

面对时代的发展和z世代崛起,作为传播中国传统的文化节目也在积极转身,拥抱发展和变化。文化节目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节目形式,在年轻一代的心中树立起强大的文化自信,增强年轻一代的爱国热情,提升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近年来,一批文化类节目以强大的文化底蕴、电视化的传媒表达积极的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如央视出品的《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精品力作,除此之外,各地方电视台也积极创新,如北京卫视的《最美中轴线》、广东卫视的《国乐大典》、湖北卫视《奇妙的汉字》等,也都推动着传统文化类节目不断发展,积极迎合时代发展,吸引着年轻的z世代的目光。而其中,河南卫视从今年起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在一众文化类节目中脱颖而出,频频“出圈”。从年初春晚上的《唐宫夜宴》舞蹈,到后续推出的《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游》、《端午奇妙游》和《七夕奇

妙游》等一系列“节日奇妙”系列,这些富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节目令观众抚掌惊呼,而其在z世代年轻人中的广泛传播和热切讨论也让业界看到了文化类节目新的生命力和创新性。

(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声

文化类节目最核心的内涵自然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文化类节目要想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深耕发掘。虽然文化节目作为大众传媒中的常青树,但从互联网发展以来,“娱乐至上”的理念深入电视节目制作者们的心中,普遍认为文化类节目“过于老套”、“内容迂腐”,不会受到热爱潮流的年轻人喜爱。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的出圈,证明了从业者们千万不能低估了z世代。数据可以说明一切:以z世代聚集的b站统计为例,《唐宫夜宴》完成版晚会播放量高达755.9万,而后续推出的节日奇妙游播放量均在百万以上,其中《端午奇妙游》更是达到331.5万播放。由此不难看出,z世代不是不爱看文化节目,而是不爱看迂腐老套的“说教式”文化节目,而“中国节日”系列,就是靠其生动的“文化+综艺”的模式,将以往“说教”式的沉闷形式彻底改变,加入“网剧+网综”的策划形式,故事先行,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为传统文化故事发声。[4]

从《唐宫夜宴》中,来自乐舞俑的灵感创作出了14名体态丰腴,婀娜多姿的乐舞伎小姐姐参加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在洛阳上阳宫的晚宴故事,以令人眼前一亮的方式展示了尘封的古俑;《端午奇妙游》中的歌舞节目《洛神水赋》,源自曹植的《洛神赋》,节目综合利用了网综、水下舞、漫画和皮影等方式,从唐小妹的视角出发,通过四条平行且交错的故事线贯穿始终,承接了《唐宫夜宴》故事。而其中令人过目难忘的当属其中的“水下舞”,节目组用这种新式的水下摄影方式,完美再现了掌水的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形象,将抽象的传统文化符号用现代化的方式完美呈现,给予追求“颜值”的z世代以东方美学的震撼。

《七夕奇妙游》中,又巧妙的进行古今融合,通过来自2035年的宇航员“唐小天”穿越回到唐朝,遇到医学能人唐小竹、百戏坊的唐小可,甚至月老、白居易等人,让观众跟随着她的脚步,走进大唐的七夕,让z世代们通过这种生动可观的方式了解到七夕的故事与传统。同样的还有对于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文化的普及,不再用以往沉闷的,自上而下的传教方式,这种网综故事结合的模式,更符合充满网感的z世代们接受,而其单个节目的设定也短小精悍,时长数分钟,符合z世代们对信息的快速化、碎片化的获取需求。

以往的文化类节目,涉及历史人文哲学等诸多内容,专业性强,生涩难懂,传播方


相关章节: 第32章 广东割乳案第33章 男子当街砍妻事件第34章 尸体藏尸案第35章 水库惊现衣不蔽体女尸第n章 什么才是真正的独立女性(简单概述)番外第37章 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第38章 地狱–缅北1第39章 地狱–缅北2第40章 地狱–缅北3第41章 地狱–缅北4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