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


推荐阅读: 咒术回战:无忧本色我在诡楼当包租婆九级文明太强?放心我会出手楚神大帝传女老板处处针对?姐转身穿回十八岁南宋铁血奸雄大明:开局断绝朱允炆帝王路国运:九岁扮演宿傩,吓尿樱花国末世:人人模拟器,我能制定规则七零知青戏精爱吃瓜这个大明有妖魔剑噬九霄

眼见得徐妙云双目含煞,面露寒霜。

朱棣就算是再傻,也知道自己说错话了。

刚准备跟徐妙云道歉。

就被徐妙云揪住了耳朵。

突然袭击之下,朱棣也是猝不及防。

紧接着就是一股疼意传了过来。

把朱棣疼的龇牙咧嘴,当即就把自己准备求饶的话给憋了回去:

“疼疼疼,轻点轻点,耳朵都要掉了!”

而徐妙云对朱棣的求饶声充耳不闻,自顾自的破口大骂:

“你这个没良心的 。”

“我在京城担心的吃不好睡不好。”

“还以为你在外面受苦受累。”

“没成想你在外面竟然过的这么逍遥自在。”

“好,你逍遥自在是吧。”

“滚回你的江南去,永远都不要回来见我!”

说着说着 ,徐妙云的声音就带上了哭腔。

朱棣顿时就知道事情大条了!

也顾不上耳朵的疼痛。

赶紧开始哄起来。

“妙云,不是你想的那样。”

“我那都是骗你的 。”

“我要是不想你,怎么会一回来就先找你呢?”

徐妙云当然知道朱棣不会不想自己。

就是这个榆木脑袋怎么说出来的话这么气人。

所以依然是冷着脸没有搭理朱棣。

朱棣还以为徐妙云是真的生气了。

情急之下,拿着腰间徐妙云送给自己的香囊说道:

“你看,你送我的香囊,我一直都带在身上。”

“片刻不曾取下!”

“妙云,我也很想你!”

看到朱棣手里的香囊,还有朱棣 脸上的急切之色。

徐妙云再大的气也烟消云散了。

“出去这段时间,人都瘦了。”

“但是也比之前精神了。”

徐妙云对朱棣深情的说道。

朱棣闻言咧嘴一笑,知道眼前佳人已经消气了。

但是耳朵上的疼痛却又让朱棣忍不住 一阵龇牙:

“妙云,你这手劲儿还真是大。”

徐妙云闻言叉腰瞪眼说道:

“哼,谁让你说那些窝心话来的。”

“这都是你自找的!”

朱棣也不反驳 ,只是嘿嘿直笑。

经此一役,淮西勋贵和李善长这些大明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已经全都清除。

江南水患也 一并被治理好。

并且有了江南的这次经验。

整个大明都可以照着这个例子来做。

困扰了这片土地几千年的水灾,即将不复存在。

总之,整个大明都在向好发展。

而此时的朱元璋和朱标却在商量一些别的事情。

“雄英说 咱们可以走海运。”

“这件事你怎么看?”

朱元璋开口询问自己的儿子。

那天回到金陵,众人聚在一起吃了顿家宴。

席间,朱元璋和朱标谈起了姚广孝带回来的那些粮食。

朱元璋心中感到十分的高兴。

要不是自己孙子未雨绸缪。

这回大明真要吃大亏。

又是忍不住对朱雄英一顿夸奖。

却不成想朱雄英在心里撇了撇嘴:

【区区河运就让你们 激动成这样。】

【要是打通海运的话。】

【运输成本再进一步降低。】

【粮食还会更便宜。】

【到时候才是真正盛世的到来。】

朱雄英不知道,自己心里的想法被自己的爷爷和父亲给记在心里 。

并且认真的拿出来讨论。

如今大明基本上没有什么海运。

倒不是 大明不重视海运。

从唐宋时期起,就有不少番邦的人通过海运来到中原。

和中原王朝做生意。

尤其是以南宋为盛。

之所以南宋能够以半壁江山,对扛金元一百余年。

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南宋发达的海运。

看到海运好处的蒙古人。

更是把海运推上了顶峰。


相关章节: 第141章 粮食的重要性第142章 得意的朱元璋:你也不看看那是谁的孙子第143章 朱元璋的决策,听老四的第144章 昆山的改变,泄洪地变良田第145章 朱元璋回京第147章 命姚广孝扫平倭寇第148章 北元余孽,徐达蓝玉再次出征第149章 横扫北元余孽,荡平倭寇第150章 爷孙三人的再一次谋划第151章 朱雄英:文武之道在于平衡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