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明末黑太子 第一百二十一章:左懋第

第一百二十一章:左懋第


推荐阅读: 豪门镇国战神允你南鲸向西席南柒权敬梓重生之都市帝仙沐风姜筱雨完美医婿无双上门女婿岳风柳如嫣让你们社长入赘我本丸末世重生之小姐轻狂同桌你清醒一点金屋吾自造你是哪颗星睡够了吗贤德妃

治也就基本上算是歇菜了。</p>

陕茜商人干的那些事情与隔壁同行相差无几,宁可百姓活活饿死,也要拼命囤积,最后被流寇连家财带粮食一并收入囊中,缺德与脑残程度大致相当。</p>

“关中与柠夏两地河流较多,灌溉充沛,依然可以续种麦子。其他极度缺水的地方,最近几年还会持续干旱,再种五谷恐收成无几,必须改种其他作物,比如土豆和地瓜。这两种作物不但耐旱,而且耗水量低,种植简单,养护便捷,最重要的是产量较高。据本宫从仙界得来的情报,贫地每亩可产土豆一石左右,良田可到两三石。若陕茜可自给自足大半,加之朝廷的调拨,粮食缺口悉数补上,则珉心大定,流寇之患便可顺势根除,此其三。”</p>

后世土豆亩产大约一吨左右,考虑到种子类型、灌溉降雨、耕作方法、施肥效果等因素,取其产量的五分之一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能得到旱涝保收的每亩一石土豆,当地百姓都得乐疯了。</p>

明代粮食亩产说法纷纭,但较低的预估也是在每亩12石,高的比如北方13石,南方26石,按照一石折算180-190市斤计算,这个产量在当时已经不低了。</p>

但到了明末,在连年天灾和人祸的作用下,北方大旱,特别是陕茜,每亩地产量能折半,甚至留下03石的零头,已经算是谢天谢地了。</p>

幺鸡本来还想加入高梁和玉米这样同样高产的农作物,但这两种东西在即将成熟的时候尺寸过于巨大,一旦发生蝗灾,百姓实在难以照顾周全。</p>

比起“土肥圆”的两种矮胖作物,种这俩玩意有些得不偿失了,眼看着就要有大把的收成了,却让蝗虫抢了先,只怕田农连死的心都有了。</p>

太子的三策让左懋第大为欣喜,都带入陕茜的话,只要政令落地,情况必能大为改观:“殿下,臣也从徐光启前辈留存下来的遗作中得知此二物,若是能在陕茜耕种得当,百姓便可自行糊口,臣代陕茜百姓跪谢殿下厚恩!”</p>

只要亩产保证一石,甚至最不济也能得到半石的话,陕茜发生的大范围饥荒便可以得到有效遏制,百姓吃饱自然不会加入流寇之列了,贻害多年的祸患势必得到平定。</p>

事情要一步一步来做,尤其是要脚踏实地,直接让陕茜几百万百姓致富那是信口开河,在诸多利好政令的联合作用下,糊口的愿望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p>

幺鸡当然不会放心,什么事都要筹谋仔细,才能事半功倍:“百姓可能会对新型作物心生疑虑,这点陕茜各地官员要耐心讲解其缘由,本宫也会下令印刷种植土豆和地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而且要鼓励田农种植这两种作物,由朝廷免费提供种子,在相关人员的监督下,第一年,每种一亩,就奖励该田农一钱银子,多种多得,不设上限。只要首年能有收获,看到了切实的好处,余下田农们的积极性便会有效调动起来,无须知县督促,便能广为种植。爱卿还要用以工代赈的方式来兴修水利,陕茜本就缺水,若是不能将降雨降雪收集起来,那便是天大的浪费了。倘若关中地区的水网不受大旱的影响,还可以开辟多条水渠,实施南水北灌,用陕南之水灌溉陕北旱地。具体情况则由爱卿实地考察,由工部水利专家进行论证,务必审慎严谨,可以成行的话,由朝廷拨款。各地都要兴建蓄水池,夏天若无降雨,则可将冬天的积雪填进去,待春天融化便是一池水。”</p>

让左懋第带着一群快饿死的百姓仰着脖子求雨,那简直就是个笑话,求人不如求己,有这工夫都能多修点水利设施了。</p>

水池好修,


相关章节: 第一百一十四章: 安装备胎第一百一十五章:薛婉晴第一百一十六章: 提醒首辅第一百一十七章:薛头第一百一十九章: 透露机密第一百二十三章: 军机大事第一百二十五章:罗马帝国第一百二十七章: 聘请外援第一百二十九章:方阵第一百三十一章: 克敌利器

也许你还喜欢: 明末黑太子txt明末黑太子 牛笔老道明末黑科技明末黑太子全文阅读明末黑太子txt下明末黑太子小说明末黑太子明末黑太子最新章节列表明末黑太子txt下载明末黑太子txt棉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