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新顺1730 第四九二章 工商局

第四九二章 工商局


推荐阅读: 什么叫仙人之资啊捡到一只始皇帝剑翁我觉醒了强化斗破之雷族崛起白垩纪禁区被拉入群聊的创世神全世界都在看我直播大唐第一世家我真的不想再升级了啊我与自己交换人生一国之力

足够的钱?
听到这四个字,刘钰心里便有些哭笑不得。
什么叫足够的钱?
自从铁血强宋扒开黄河大堤导致黄河夺淮入海,至今已有五百年。
这五百年间,整个两淮地区彻底废了。由汉唐时候的全国富庶之地、兵家必争之地,财税重心,混成了现在大顺的维稳重点区域,匪帮盛产地,造反先发地,也是诸如除夜权、地主名姓避讳、奇葩宗教层出不穷的魔幻之地。
黄河是淤积泥沙的。
从南宋初年到现在,500年黄河泥沙的淤积,再加上保运河、保京城、保南北统治等等缘故,黄河从鲁西南往南的黄淮流域,已经处在了一种极端的危机之中。
蒙元时代不算,从朱元璋建立明朝,再到大顺的此时此刻,黄河在黄淮区已经决口73次。
平均下来,几乎是三四年多就来一次。
皇帝想要废掉运河,不用去考虑“保黄河还是保运河”的两难选择,但问题是解决的了三四年一决口的问题吗?
解决不了。
决口、黄泛,必然伴随着盐碱淤积。和正常的水泽不同,这种突发性的洪水,伴随着水化作蒸汽,将大量的盐碱淤积,使得黄淮地区的土地严重退化。
加上大量的黄河泥沙冲击,使得原本九州时代的“上中之壤”,已经退化成现在的下下之壤。土地盐碱化、壤土黄泥化、雨天不渗水一脚踩下去拔不出鞋、旱天不存水土硬的堪比石头……
皇帝说要治理,要钱,这得多少钱能治得了?
当初刘钰和康不怠讨论这事的时候,康不怠出的主意,是“君子远庖厨也”。
意思便是,啥也不管,等着黄河决口。不是自己拔开的黄河大堤,死多少人、受多少灾,那也心里踏实,便是君子远庖厨也。
现在黄河的水道,已经越发的高,决口的频率也已经越发的高。
总有一天,黄河会改道,不再走南道夺淮,而是会走山东,从山东入海。
因为山东有泰山,所以整个山东不会成为一片泽国。
所坑的,只是此时的富庶之地:东平、平阴、菏泽、郓城等地。也就是黄河改道南北的三角地区。
山东这些年一直旱,缺水,甚至不是这几年才开始的。明末时候,山东就是赤地千里人相食的大灾。
而黄淮流域,因为地处更高的降水区,更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是以,若是能来一场天灾,让黄河从北边决口,走山东……
一场黄河决口,至少也得直接死个七八万人,间接死亡或是无家可归者,当有百万。
康不怠考虑的,是说如果黄河决口,运河淤积,水量不足,那么海运的条件也更成熟了。
加之现在黄河走南线,越积越高,早晚有一天,要出大事。
现在大顺的治水能力,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
此时治水,不是后世,靠麻袋、编织袋、机械车辆,将大块的石头加固河堤。
这时候治水,需要竹木等,作为支撑物,夹杂泥土一起治水。
从明朝开始,为了治水,也因为土地退化严重,政府开始推广在黄泛区种植高粱。
主要是为了用高粱秸秆,作为修筑河堤的材料。
副结果是大量的高粱,成为了酿酒原料,使得高粱酒,成为了白酒的代言,一般来说高粱酒肯定是比什么玉米酒、地瓜烧之类的要“高贵”的。
大顺治水能力比前代略强,也在于大量的高粱秸秆、玉米秸秆这些东西。
在不用考虑皇陵祖陵被淹的前提下、在有大量的高粱秸秆玉米秸秆作为加固河堤的材料下,黄河决口依旧不停,比之前朝甚至更加严重。
修河堤能力越来越强、出事频率越来越多,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一直憋着呢,早晚要出大事。
就现在这个情况,隔三差五来一次黄河水灾,依旧也是几万人几十万人的死。
刘钰当然不会傻呵呵地去琢磨挖一条黄河水道、主动决堤这样的奇葩想法,以此时全世界的工程能力,也完不成这样的壮举。而且黄河从太行山区出来之后,整个黄河下游平原,其实都是黄河的水道,人家想


相关章节: 第四八七章 新矛盾(上)第四八八章 新矛盾(下)第四八九章 憧憬(上)第四九零章 憧憬(下)第四九一章 南巡意第四九三章 为跑路做准备第四九四章 伪赤子的人设第四九五章 时代的浪漫(上)第四九六章 时代的浪漫(中)第四九七章 时代的浪漫(下)

也许你还喜欢: 时空过客4251唐残最新章节妖魔哪里走123梦回大明春新顺1730 优书网新顺1730顶点新顺1730txt新顺1730 123山河相制新顺1730 起点兴汉室最新章节新顺1730龙空天元仙记最新章节新顺1730小说北玄门最新章节绍宋盛唐风月123天道之下新顺1730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