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新顺1730 第三十四章 统一市场与地方利益(下)

第三十四章 统一市场与地方利益(下)


推荐阅读: 什么叫仙人之资啊捡到一只始皇帝剑翁我觉醒了强化斗破之雷族崛起白垩纪禁区被拉入群聊的创世神全世界都在看我直播大唐第一世家我真的不想再升级了啊我与自己交换人生一国之力

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毕竟太子还只是太子,还不是天子,在皇帝看来,没有意识到地方与中央之间的问题,也是情有可原的。
太子见皇帝对他的这個想法,并没有提出反对,也没有苛责,心下略微松了口气。
于是趁热打铁又道:“兴国公与儿臣论及铁路之利,运输之便,以及所带来的诸多影响。儿臣所获颇丰。”
“桑弘羊云: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魏之温轵,韩之荥阳,齐之临淄,楚之宛、陈,郑之阳翟,三川之二周,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非有助之耕其野而田其地者也,居五诸之冲,跨街衢之路也。故物丰者民衍,宅近市者家富。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居,不在力耕也。”
“儿臣得兴国公启发,知这些道理,亦对亦不对。”
“若不力耕,则无桑丝、茶叶、棉花等等。”
“但若地处五诸之冲,跨街衢之路,却也的确可以利在势居,不在力耕。”
“而自古以来,物产又是依靠气候、降水、土地等因素而有不同。这在《货殖列传》中就的清楚。”
“兴国公问儿臣,管仲时候,齐有鱼盐之利。那么,江汉湘楚的利,又是什么呢?”
“川南因井盐而兴,遂有煤矿、冶铁等诸多器械。”
“江汉有九省通衢之利,又可经松苏的海外之棉,若兴纺织,此其一利,类管仲之鱼盐。”
“除此之外,还有一利,便是茶叶。”
“此时北方蒙古以及西洋所用之茶,多为闽茶。闽地自通运河,经海运而至松苏,此闽与松苏之利。”
“然而一旦铁路修好,那么,前往北方的茶叶,大可以在江汉加工,沿着铁路北上。”
“至于张家口,或往蒙古、或往西域,甚至若是日后海外茶叶需求日增,亦可沿江而往松苏。”
“加之种茶必在潮润山区,少占耕地,不伤粮食。”
“若汉口得茶叶、纺织之利,依靠九省通衢之地,必可大兴。”
“若其大兴,一来可加朝廷赋税;二来可利百姓衣食。”
“兴国公言,若铁路通,除却镇压、赈济、逃荒事,所能大兴工商而又不伤民者,唯汉口一地。”
“又言棉布,茶叶之利。”
“儿臣深以为然。”
“是以儿臣以为,欲兴江汉工商,则应在织布、种茶加工砖茶两件事上。”
“兴布而不兴棉,如此百姓务本,粮食充足。”
“借铁路之利,而兴茶,使得北方、蒙古、罗刹、西域之茶,皆自湘楚。”
“所得之利,除可兴国库外,亦可招募洞庭之民,勿使围湖,而减长江水患……”
虽然皇帝跟太子过,让他听刘钰要听其所以然,不要不加判断就听其然。
但现在太子出来这些东西,让皇帝心中苦笑,心道这些东西若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我便可以彻底放心了。
朕是希望你听他讲那些所以然,而后让你明白其中道理,自己推出该如何做。
你这般,兴国公倒像是在拔苗助长。
你若真的能自己读《盐铁论》、《货殖列传》、《管子》等,读懂了,然后举一反三,以道衍术,得出这般结论,朕还担心什么呢?
只怕你读的半懂不懂。真论讲这些轻重术的经济道理,越是半懂不懂,才越容易听什么都觉得有理。尤其那还是个真的讲道理能讲清楚的人。
就这铁路问题,引申出的茶叶发展、棉布产业、以及洞庭湖的维护造田导致的长江水患问题,这可不是你自己能想出来的。
哪怕是你有的东宫里,有这般的幕僚心腹,也好。
若真有,大方向上把握得住,修修补补,总可守成。
可若没有,日后的新东西越发的多、新问题不断出现,届时你当如何?
想到这,皇帝也不想再去问那两个问题中的剩余部分了,转而夸奖了太子两句。
趁着太子高兴的时候,又问道:“那兴国公有没有和你讲均田、井田、迁民、垦殖等事?”
太子忙道:“回父皇,兴国公倒是了‘本末之别’的一些道理。”
“儿臣正是听懂了‘本末’


相关章节: 第二十九章 洋务运动式思维第三十章 全是好处,没有坏处(上)第三十一章 全是好处,没有坏处(中)第三十二章 全是好处,没有坏处(下)第三十三章 统一市场与地方利益(上)第三十五章 轮台之思(一)第三十六章 轮台之思(二)第三十七章 轮台之思(三)第三十八章 轮台之思(四)第三十九章 轮台之思(五)

也许你还喜欢: 时空过客4251唐残最新章节妖魔哪里走123梦回大明春新顺1730 优书网新顺1730顶点新顺1730txt新顺1730 123山河相制新顺1730 起点兴汉室最新章节新顺1730龙空天元仙记最新章节新顺1730小说北玄门最新章节绍宋盛唐风月123天道之下新顺1730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