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战炮岁月 第422章:余舒雅的第十二封信

第422章:余舒雅的第十二封信


推荐阅读: 仙派掌门的基建日常巅峰宿主带系统飞(快穿)这个明星有点闲剑仙弟子守护地球我真没想当天王巨星江山不足聘都市风流小神医极品小神医李三斗刘思君我真的只是个包租公斗罗之我能支配时间目标是攻略世界李三斗刘思君

亲仿佛重返了那早已逝去的“学生时代”。

在大舅家做客的日子里,除了一天三顿餐餐喝上二两正宗的茅台酒暖暖胃,吃上土家族特产的黄糕粑和苕粉填饱肚子外,她还告诉梁荆宜,大舅抽空带着她们母女俩去了两处好地方。

一处好地方是“梵净山”,这座道教名山位于印江、江口和松桃三县的交界处。

那彩图之一画的两个错落有致且无缝对接的大石头,就是梵净山上最有名的“蘑菇石”。

不过,她谦逊地表示自己的绘画水平是“战五渣”级别的,还说如果以后老梁有机会登上梵净山金顶,身临其境的话,你肯定会惊叹于神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另外一处好地方是位于印江中学校园东侧的“文昌阁”。

她介绍说,大舅之所以带她和母亲去“文昌阁”,那是因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印江中学为母亲读高中时的母校;二是在校读书时,母亲会经常跑去“文昌阁”看书学习。

遗憾的是,在高考前夕,母亲生了一场大病,令其在考场发挥严重失常,不然的话,后面也就不会有她和姐姐了。

她还当起了历史的讲解员:“文昌阁”始建于明崇祯二年,共七层,通高三十七点八米,它和清初更名的“依仁书院”被看作是印江中学的象征和印江文明的发祥地。

两幢充满了“书香气”的古建筑在校园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文昌阁”和“依仁书院”是镶刻在印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上最璀璨耀眼的两颗珍珠。

而她画的彩图之二便是“文昌阁”,这副彩图画得很有深意。

左侧图片的颜色,主要以灰白和浅红为主,画的是学生们手捧书本成群结队挑灯夜战的“文昌阁”。

而右侧图片的颜色,则是以大红大紫为主,画的是在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的湛蓝色天空下,载誉归来的三五个文人墨客,正扶栏远眺指点江山的“文昌阁”。

两座画风截然不同的“文昌阁”,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遥相呼应,暗喻着昼夜更替,人生无常。

看了信里面写的内容和两张彩图,梁荆宜可以想象出余舒雅当时写信时的那种得意洋洋的神情。

一日三顿,餐餐二两茅台酒,还只是暖暖胃,这姑娘的酒量未必也太吓人了吧?他想带完这批新兵后请个探亲假,回家和余舒雅验证一下酒量,看人家是不是有吹牛皮的成分在里面。

“班长,你的信......能不能借给我瞅瞅。”班副路阳朝嘻嘻笑着,他也知道以前在炮一班,只要是梁荆宜来信了,全班都可以无差别借阅。

“可以,没问题。”梁荆宜把信纸摞好了递过去。

反正他和余舒雅之间的通信,也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可言,既然战友们有需求,那满足一下也无妨。

自从余舒雅买了个BP机后,信也写得少了,量也不如以前的大,都距离收到上封信三个多月了,这封信才姗姗来迟。

期间梁荆宜也曾打电话委婉地问过她:为什么不给自己写信了?

人家说忙,抽不出时间来。

以前一封信写八张纸的时候,难道你不忙吗?梁荆宜本来想反驳的,但自信心不足,最终话到嘴边,还是又给咽回了肚里。

《战炮岁月》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手打吧!


相关章节: 第417章:连队大调整第418章:新兵五班到齐了第419章:正式开训了第420章:五班的第一次班务会第421章:杨科明复查不过关第423章:看了这封信,好想有个妹妹第424章:走了科长,来了杰克第425章:新兵五公里摸底第426章:吐的是假血第427章:老董闹分手

也许你还喜欢: 战炮岁月怎么样烽候起点战袍岁月起点中文网风起南洋1784最新章节战炮岁月淞沪会战炮台湾新笑傲江湖帮会战炮车五式重战炮现实系神豪历史女子战炮班战炮班战斗行动教学法华娱当个俗人无限强化的龙人123磨了十年剑的我终于可以浪了浴血逃兵最新章节战炮的意思重生我是晋绥军少帅华娱之别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