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红楼之宁国新主 第4章 3、请安

第4章 3、请安


推荐阅读: 重启之极海听雷路人花[文野x光遇]光之子到横滨是否水土不服?综英美我的家人到底在想什么?[综]冠位工具人[红楼]林氏荣华综漫陆生的日常关于我的丑照被印在钞票上这件事[明穿]农妇种田记[陈情令]我才不要当青蘅夫人呢[全职]媛与蓉我靠苟证道[洪荒][综]里世界的我们全都BE了!

每月初一是原主固定给贾敬请安的日子。

自打十年前,嫡兄贾珍袭爵并全面接管宁国府后,贾敬便离开宁国府,常年累月的居住玄真观,终日里烧丹炼汞,只管求仙问道,把宁国府的家业子孙通通抛诸脑后。

本朝以孝治国,宁国子孙们只好一趟一趟跑去玄真观请安,以全孝道。可惜贾敬并不领情,反斥责府里人常去是扰他清净误他修行,大家只好减少请安的次数,固定下每月初一为请安日,再有遇到过节或贾敬寿辰再去看望。

近两年来,贾珍亲去玄真观请安的次数渐少,大多时候派贾蓉做代表;贾蓉这小子惯会耍滑头,又派管家仆人做代表;倒是原主是个老实孩子,次次不落的去请安,也没换来贾敬的另眼相看。

原主的记忆里没有多少贾敬的回忆,父子感情很是淡漠。论理,贾敬是宁国府在鼎盛时期培养的接班人,他本人还是正经的进士出身,学识、阅历、人脉都是杠杠的,而贾琛的科举之路非常需要名师的指点和帮助,贾敬是贾琛的亲爹,按常理推论会应该是最好的老师人选。

可惜,贾敬此人根本不能用常理推论!贾敬的无情毫不掩饰,子女们长成什么样,他就没关心过。比如:贾珍父子只知享受祖荫,声色犬马,导致宁国府的家业日益衰败,贾敬不管不问;比如:贾琛苦读上进、考中秀才,家族里出了后起之秀,贾敬只当看不见;比如:惜春从幼年即寄居荣国府,父女长年不得见面,贾敬直接当女儿不存在。

堕落的不教诲、上进的不扶持、亲生女儿视若不见。哪个小孩摊上这么个爹都够可怜的!原主能靠自己苦读考上秀才都是奇迹了!

贾琛也没想和贾敬培养什么父子感情,他去请安,想的是求得些许实际的支援。不论是贴补些许钱财、指点科举考试、或者给些人脉资源均可。他如今样样都缺,只能把困难与否放一边去,死马当活马医,就算一样都求不来也没什么损失。

他一个穷人,应当抓住每一个机会,勇于尝试。脸皮什么的就丢到一边去吧!

***

小厮杨喜已经租好了马车等在门口。贾琛的小家无力供养私家车马,遇事都是去街上临时租用。

待贾琛上车坐稳,杨喜便跟个小猴儿似的手脚伶俐的钻进车棚内,摸出一包热乎乎的烤板栗,讨好的请贾琛一起吃。浓郁的栗香充斥在车厢内,贾琛经不住诱惑,便你一个我一个的吃起来。

马车辚辚,车外寒风阵阵,车棚内两人说说笑笑,走了大半个时辰才到玄真观山门脚下。

贾琛挑开车帘子朝外望去,只见冬日山间草木萧瑟,一座依山而建、坐北朝南的黄色道观最是显眼。

听说,道观所以称为“观”,是取自观星望月之意。道家有夜观星象的传统,因此道观多建于深山险峰之上,所谓“借天地至势,道法自然”。

不过,这玄真观仅是一座修于小山间的小型道观,观小人少,信众更少。若依靠信徒的捐赠,道士们怕是要喝西北风了。贾敬的到来犹如救星,他带来了宁国府的大批供奉,道士们的生活亦仰赖于此,便一味的奉承和逢迎贾敬。道学?星象?贾琛怀疑这里的道士能懂得几分。

宁国府的人是这里的常客,贾琛早混的脸熟。不用招呼直接进山门,一路不停,穿过灵官殿,来到主殿三清殿前。

此时,贾敬正好在三清殿内诵经,任何人不能打扰,贾琛只得在门口等候。

这是贾琛“第一次”亲眼看见贾敬。只见他五六十岁年纪,驼着背盘坐在蒲团上,土黄的道袍包裹全身只露出一个脑袋,黑色的道帽下是一张白惨惨的脸,两腮无肉,瘦的骷髅一般,只把一张嘴凸出来。别的道士诵经念念有词,他却毫无动静,犹如死了一般。

贾琛看着近在眼前的亲爹,勾不起一点点亲近之感,观内的泥胎木偶都比他亲切。等了足有两刻钟,观内钟声“铛、铛”响起,贾敬才复活了一般睁开眼,慢腾腾的张开手臂,两个小道士立刻上前,一左一右的扶


相关章节: 第1章 楔子第2章 1、问题重重第3章 2、杨妈妈第5章 4、捡漏第6章 5、辞别第7章 6、得益第8章 7、薛家第9章 8、南下第10章 9、 林府第十一章:林如海

也许你还喜欢: